本文分享了智能硬件行业的敏捷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打造一套融合 IPD 和敏捷 Scrum 的软件研发、硬件研发、产线制造多团队协同的产品研发流程,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效果。
电器制造企业实践案例工具促进 IPD 与 Scrum 融合
本实践节选自《2023中国企业敏捷实践白皮书》(点击可下载),分享者为郭轩皓,是来自某厨房电器领导品牌的敏捷教练。
问题随着消费理念升级,用户愈发注重产品的品质、外观和体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在智能硬件产品开发上如何多部门高效协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原因
敏捷实践
融合敏捷运作到 IPD 流程:
敏捷教练牵头信息拉通:
敏捷教练和 IPD 项目经理共同引导项目的四个干系方(业务部门、软件研发、硬件研发、产线制造)形成统一的跨团队协作日历,对齐项目研发的各个关键活动,及时同步进度、需求变更等信息。
引入工具管理敏捷运作:
完善产品研发工具链,导入 PingCode 敏捷研发管理工具,让项目的软硬件研发团队便捷地开展 Scrum 迭代运作,项目的测试过程也实现了线上化管理。项目的产品包需求无需手工录入到 PingCode 中,而是可以通过接口自动从 PLM 系统导入到 PingCode 中。项目交付件在 PingCode 知识管理中进行管理,PLM 系统在各评审点管理页面中可以快捷拉取相关的交付件。
实践结果
1.形成了一套融合 IPD 和敏捷 Scrum 的软件研发、硬件研发、产线制造多团队协同的产品研发流程;
2.以往在 IPD 概念计划阶段(TR1 ~ TR3)发现的评审问题点平均减少了20%以上,IPD 验证阶段(TR5 ~ TR6)的周期时间缩短了30%以上。
总结该案例非常契合敏捷第二条及第六条原则:“欣然面对需求变化,即使在开发后期也一样。为了客户的竞争优势,敏捷过程掌控变化。”、“不论团队内外,传递信息效果最好效率也最高的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
专家观点
从实践运作上的 “Do Agile” 进阶到思维理念上的 “Be Agile”,是许多企业开展敏捷转型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Do Agile” 侧重于遵循敏捷框架和方法来开展产品研发实践,而 “Be Agile” 则更强调将敏捷思维融入企业文化,并在更广泛的领域范畴拓展敏捷的运用场景。 流程和工具支撑不到位是敏捷转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效整合现有的研发流程和工具与敏捷方法,有助于企业加速从 “Do Agile” 向 “Be Agile” 的转变。在大型企业内开展敏捷转型,往往要面对复杂的组织架构、遗留的产品研发流程体系和工具平台,员工已经习惯于旧有的流程及工具,贸然改变可能会导致员工抵触。
调研发现,多数企业已经能够主动优化工具来适应业务发展,完善的流程体系及工具平台有助于实现端到端研发管理的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上文案例展现了受访企业原有的 IPD 流程、PLM 工具与 Scrum 流程、 PingCode 工具的良好融合,转型团队成功地执行了 “Do Agile” 实践,显著感受到敏捷带来的效果,并以 “Be Agile” 的态度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为采用 IPD 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宝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