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第一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揭晓,众多存在于网络文学世界的优质现实主义作品被筛选而出;而几天后,一则“火爆的专门翻译中国网络文学的国外网站”的新闻在网文界和读者中引起关注。这两则新闻并非偶然现象,实则也是网络文学发展之后形成的内外驱动力使然。
对于熟悉网络文学的读者而言,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其实早已是网络文学类型划分中的一部分,包括都市、军事等在内的网络文学类型,每年都会诞生数字惊人的作品数量,然而如何从中发掘出优质作品,却并非易事。去年,阅文集团在宣布启动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时便意识到,他们面临的难题并非是缺少作品,而是缺少发现作品的机制。当时CEO吴文辉表示,当他看到像《材料帝国》这样的作品在互联网上崛起时,意识到网络文学的土壤不光可以孕育出玄幻、科幻类作品,也完全可以诞生出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这也说明,现实主义题材的内在能量在任何时代、任何体裁的文艺创作中都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年后,阅文集团旗下网站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增速超过了一倍,从6000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这批获奖作品让外界感到惊喜,这些作品涵盖了改革历程、社会热点、生活变迁、优秀文化等多个领域,作者年龄也呈现出大跨度的特征,以获得特等奖的网络文学都市类型作家Wanglong的《复兴之路》为例,小说讲述了大型国企红星集团在困顿中改革、迎来复兴的故事,生动精彩地描写了一个陷入重重发展困境的国有企业寻求振兴的艰辛与努力,以文学的方式为大时代留下精彩注解。而在一等奖获奖作品中,“90后”青年作家、传统曲艺爱好者唐四方的《相声大师》在科普曲艺的同时又不失精彩的故事性,深受读者欢迎;二等奖作品中,编剧李开云的《二胎囧爸》则以“二胎”为线索,展现年轻夫妻的家庭与社会生活,是一个备受影视剧改编欢迎的故事题材。这些获奖作品介入现实的力度与广度也让外界看到网络文学的新力量,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因此表示:“现实主义题材的写作正在帮助网络文学打破套路化、模式化的症结,注入更新鲜、生动的能量,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文学的新能量不仅在类型上获得了拓展和深化,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而言,它也因自身优势迅速在全球得到阅读反馈。近日,位于北美的WuxiaWorld(武侠世界)网站在国内网文界走红,原因在于,这个北美最火热、月点击量逾1亿的网站,依靠的是翻译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为其主打内容,目前已翻译了20多部知名网络文学作品,包括我吃西红柿的《盘龙》《星辰变》在内的完整作品译文大受国外读者欢迎。据网站统计,WuxiaWorld日访问人次为30多万,读者来自全球一百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菲律宾、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英国,北美读者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它的成功模式也很快引来一大批跟随者,近两年来,已有近百家类似网站在国外建立,其中获得稳定发展的有十几家,如果说WuxiaWorld翻译作品偏向于玄幻、仙侠类型的话,仅次于该网站的Gravity
Tales的类型则更为丰富,既有仙侠小说代表作之一的《凡人修仙传》,也有都市娱乐类型小说《我真是大明星》、网游小说《全职高手》等作品。
事实上,这并非是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去”的先例,多年前,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已在东南亚地区广为传播,记者从对网络作家如唐家三少、血红、耳根等人的采访中获悉,许多知名网络作家早有多部作品在海外出版,如《盗墓笔记》《锦绣未央》《何以笙箫默》等作品早已进入了一部分国外年轻读者的阅读视野,然而,像WuxiaWorld这类大批量翻译作品为主的网站,的确是从去年开始兴起的新现象。
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角度而言,网络文学的确自带有天然优势,在国外发达的类型文学市场背景下,大众读者对来自中国的网络文学阅读更有熟悉感,阅读障碍也更少,因此我们也会发现,玄幻、武侠、仙侠等类型是其中最受欢迎的部分,这些作品往往是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灵感和元素,构筑了一个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格局的文学新世界,为国外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加之通行于全球通俗文学的幻想元素,自然也是他们的首选阅读对象。不仅如此,记者也发现,部分国外网站上已出现了国外作者模仿中国网络文学而创作的作品,如Gravity
Tales的原创栏目已有多部英文小说,其中《Blue
Phoenix》(《蓝凤凰》)就讲述了一个典型的为拯救爱人而穿越到魔法世界的故事。
这种网络文学的新现象也受到相关研究者的注意,北大网络文学研究专家邵燕君的团队一直对此有所跟踪,其中的研究者吉云飞注意到,像WuxiaWorld还单独开辟了介绍“道”基本概念和汉语学习的板块,说明中国网络文学的向外传播正逐渐提炼出“中国文化”和“中国性”,“中国网络小说在北美的流行,生动地诠释了‘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的道理”。
作为中国故事一部分的中国网络文学,其蕴含的丰富资源让外界看到,它还有多种可能性在生长,而如何发现优质作品,如何让更好的中国故事走出去,仍需要多角度地给予关注和支持,例如国外翻译者由于不熟悉中国历史知识而难以翻译优质的网络历史类型作品,像这类有着更多“中国文化价值”的作品如何在全球传播,或许值得各方人士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