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是个什么东西 (文笔是什么意思)

文笔是个什么东西 (文笔是什么意思)

记得上中学那会,家人朋友都一个劲的夸我文笔好,而这只是因为我的作文得过几次高分。

现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那所谓高分作文,被夸文笔好实在觉得无地自容,难道会卖弄几个看起来高级的词,搬几个老掉牙的比喻,抄几句名人名言,就能定义一个人文笔好了吗?

我想,对于文笔,或许我们许多人都存有些许误解。

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学生时代的作文要求,很大程度上做到这些就能得个高分了,这便是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所在。

而我们今天来谈论文笔,又应该谈些什么呢?

按照我写文章的习惯,往往我都是去查一下这个词的原始含义,所谓文笔,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

在我国古代,文笔泛指文章文辞,还有把文和笔分开理解,有韵则为文,无韵则为笔,综合起来看,文笔也就是文章的意思了,要是说一个人文笔好,大概就是就是说他文章写得好。

到了现代,文笔则更倾向理解为文字表达能力,风格笔力之类,这样一来,说起文笔,可就复杂了。

在此,由于小编本身文学素养的不足,也考虑到网文的特殊性,对文笔便不作高深之谈,仅从词句段这三个方面讲讲。

1.词

好的用词,要求有二,一为准确,二为精炼。

我有时候会看到群里有派友中焦灼万分的问群友,想用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表达某种意思,可就是死活想不起来;另外一种就是在几个词语中纠结要用哪个,可见准确的用词是许多作者在努力达到的。

至于精炼,意为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用最少的字讲清你要表达的东西,但在长篇小说中这一点似乎有点难以做到,我们有时候为了充实字数,需要刻意不那么精炼,也就是注水。

但在其他情况下,精炼应成为我们追逐的一种文字境界。

不管是准确还是精炼,都需要丰富的词汇积累,这时用好词的前提。

好的词汇从哪来?怎么积累?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我认为很好的回答,这里分享给大家。

该知友(知乎ID:绾绾)认为,一个人的词汇丰富程度,首先与他的知识面有关,譬如你不认识洋槐,桂花,香樟,法桐,刺桐,榆钱,白杨,红柳,冷杉……那你的世界里就只有“树”;你不曾认真研究过茫然,失落,伤感,挫败,忧悒,酸楚,悲怆,苦涩,痛楚,绝望,枯槁……,你有的就只是“不舒服”,“难过”;你不曾细辨过绯红,鲜红,水红,猩红,血红,残红……面对它们,只能说:“啊,好红好红。”——词汇的匮乏,是一种精神匮乏,也是文笔不出彩的根源。

其次,做词汇积累,可以从名家的文章,日常生活,最后直到个人再创造。

名家自不必说,我们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学的经典文章,其他涉猎到的阅读,多多少少都是积累,只是积累的多少问题,若要有意去学习词汇,便要学会随时记录。

日常也是同理,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若格外留意下不同身份背景性格的人所说出来的话,这是个很形象生动的词汇库。

说到做词汇库,该知友举了几个很有启发意义的例子,

比如你看到有人描写脸的形状是“猪脸”,你可以建一个“脸”谱:猪脸,山羊脸,驴脸,马脸,蛇脸,羊驼脸,梅花脸,枣核脸,鸭蛋脸,……

下次写人,不再是“他长着一张长方形的脸”,而是“他生着一张马脸”。

如:

有人写“碎牛肉色”的旗袍,你可建一个“色谱”:猪腰紫,豌豆绿,雏鸭黄,蟹壳青,醋黑,火腿红……

写到一个奇装异服的女孩,不再是“她穿着粉红色丝袜,黄色包包,紫色长裙,别着绿色发夹……哦,五颜六色的装扮。”

而是

“猪腰色的纱裙下露出两截火腿,屁股上一只巨卵状的鹅黄漆皮挎包,发辫上两根豌豆绿夹子……哦,一块行走的披萨。”(有人说喜欢这句,那你记啊,下次看到乞丐,你就有了“行走的鸡毛掸”,瘦子,就有了“行走的牙签”,美女,就有了“一瓶行走的香水”,“一枝行走的君子兰”)

2.句

说到句,值得注意的点,在网文中,被提起最多的就是句子的长短。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说,网络文学是快餐文学,不要玩高深,表达尽可能简洁明快,这话对也不对。

我们认为,一篇文章中,应根据节奏的快慢和表达需要来决定句子的长短。

一般来说,短句节奏快,多用于叙述描写,适合勾勒意境。

比如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写道: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

简短的句子传递出十分寒冷的意境。

长句节奏慢,往往内容丰富且富于气势。

比如乔治.马丁在《冰与火之歌》中的一段表达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将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我将不戴宝冠,不争荣宠;我将尽忠职守,生死於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我是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王国的坚盾。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在文章写作中,正确的表达应是长短句交错,这样可以让文章节奏有韵律。

而初学写作的朋友,更应该从短句开始学起,不应一味追求所谓高深和文采大片使用长句,一来显得臃肿,二来读者看着费劲。

3.段

段落是网文中老生长谈的问题了,再三强调,要多分段,合理的分段会让你的书看起来清爽干净,减轻读者的疲劳感,大家一定要深刻认识这一点,想想平常在手机上看那种挤在一块的长段落的文章,是不是阅读兴趣会因此就减了大半?

合理的分段,千幻冰云提出过密集段落和错落段落的分法,所谓密集段落的效果如图:

错落段落就是这样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