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以千万计网络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并经过市场反复验证,中国网络文学形成了当下内容庞杂、层次丰富、多元并举、自成体系的格局。简而言之,中国网络文学走过了一条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入口,以人口红利换取创作空间,逐步向主流化、经典化以及全球市场化方向迈进的道路。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网络文学经历数次变革,有过高潮,也出现过滑坡,但创作数量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大量文本实践,不仅为网络文学自身发展探明了道路,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沛的资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文学叙事方式转变这一角度,厘清网络文学波浪式发展的根由,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揭开网文爆款与扑街的秘密。
从创作资源上看,网络文学虽然题材和类型繁多,涉足的领域花样翻新,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是“幻想”题材,以玄幻、仙侠、科幻为叙事形态;二是历史题材,以古代言情和古代战争为叙事形态,其中分为“正史”和“穿越架空”两种叙事形态;三是现实题材,其中分为“写实”的和“写虚”的两种叙事形态。这三大板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各自涌现出一批现象级作品,又有糅合兼容的发展趋势,它们不仅代表着网络文学的创作成就和发展方向,也昭示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世纪产生了新的动能。从文学史的角度看,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与粉丝效应,弥补了中国当代文学在大众性和消费性上的缺失,但同时也成为新世纪以来文学精英化被深度削弱的表征。
从文学叙事的角度看,网络文学当归类于类型文学,或是将其当做入口,但由于它借助虚拟空间进行传播,改变了以往的读写关系模式,因而在类型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一套新的美学范式,其标志是审美的大众性、娱乐性,阅读的碎片化、扁平化,传播的流量化、同质化。如果想要弄清楚网络文学叙事的成长和发展,仍然有必要回到类型文学的基点去察看和分析。
类型文学发端于东西方文化中共有的神话传说和民间叙事,其故事场景、人物设定、审美趣味等均承袭于古老的传统,如西方的吸血鬼故事,东方的狐仙故事等,叙事形态虽然经历千变万化,仍然保留了故事原型的精神内核。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类型文学逐渐脱离神学范畴,向民众日常生活靠近,新闻纸的出现,将类型文学定型为对固有阅读人群的叙事。阅读的分层不仅指向因读者文化修养高低不一所造成的兴趣差异,更主要的是,读者对叙事领域的关注反向推动创作。类型文学在特殊领域的专一化叙事,有助于读者对生活更为深切的认知和感悟。
男频历史叙事中较为成熟的作品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点,即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历史事件的个人化认知和表达,较为充分地展示了现代意识下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可能性。而人物的情感动态性在女频历史叙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燕云台》和《扶摇皇后》是女频历史小说中情感起伏较大的几部作品,尽管叙事手法各异,却都无处不在地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折射。
网络文学叙事在这几年出现了“着陆”现象,现实题材得到大力提倡,呈现笔触下移、反映不同行业,侧重基层写实、讴歌平凡英雄的趋势。10年前,技术流小说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改变了人们对网络小说缺乏真实性的认识,齐橙以微穿越手法创作的《工业霸主》《材料帝国》提升了这一类型的门槛,“硬核技术流”这一名词迅速在网上成为热词。医学题材小说《大医凌然》,消防题材小说《他从火光中走来》,少年成长、亲子教育题材小说《这届家长太难带了》,灾难救助题材小说《赴你应许之约》,都市题材小说《天工》《神工》,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戏曲的年代小说《一脉承腔》《传音》,现代瓷砖行业小说《天瓷国芳》,都市异能小说《家电人生》《我有特殊沟通技巧》,体育竞技题材小说《冰刃之上》《薄荷味热吻》以及抗疫题材小说《共和国天使》等作品也在网上引起热议。
网络文学在发展进程中还涌现出一批难度叙事作品,如顾坚的《元红》,阿耐的《都挺好》,Sunness的《第十二秒》,紫金陈的《长夜难明》,丁墨的《乌云遇皎月》,priest的《默读》,骁骑校的《罪恶调查局》……这些作品既有通俗易懂的故事,也触及与探寻了当下尖锐和深广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很显然,网络文学正在吸取传统文学贴近现实、真实反映时代生活的叙事风格。网络文学叙事通过不断的自我锻造,显示出其包罗万象的大众文艺美学特征,并以题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自身的可塑性汇入当代文学的潮流之中。
网络作家或许是21世纪思想最活跃、对新事物最敏感的人群,在他们创作的海量文本中,可以看到在幻想和城市叙事领域的探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时代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变化是中国社会这几十年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经济转型、资讯海量、价值观念更迭,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特殊语境,导致叙事话语出现空隙地带……当然,文学叙事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精神层面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网络文学得以赢得读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