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编辑如何助力青年作者 (网络文学编辑怎么做)

网络文学编辑如何助力青年作者 (网络文学编辑怎么做)

我在北京铁血科技股份公司(铁血网)旗下的铁血读书网工作了近20年。工作职务从编辑到高级编辑再到目前的名誉主编。可以说我见证了网络文学近20年的发展,其间我结交和助力了许多中青年网文作者,被作者读者们亲切地称呼为“花姐”。

有许多人好奇地问过我:你们网络文学编辑到底是做什么具体工作的?也有人问如何做一个合格和优秀的网文编辑?

我认为网络文学编辑除了要有正确的政治导向观念,更需要有丰富的阅读量和很好的文字感悟能力,当然还要具备一些其他能力: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有耐心、有上进心,学习能力强,善于总结分析概括,善于沟通,乐于沟通。

铁血读书网的签约作者专职创作的为数不多,大都有自己的工作,写网络小说属于爱好。尤其是一些年轻的作者,有一部分是凭着自己对写作的喜欢,还有一部分是看别人写书觉得不过瘾,自己开始试着写。这就需要网文编辑对他们给予创作上的引导和启发、技术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

提到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的网络青年作者,我首先要提到一位令我敬佩的军旅作者刘洪涛。

刘洪涛笔名漠北狼,出身军人世家,曾是一名特种兵。十多年前在部队退役之后,他被分配到某工厂,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己人生更高点的追求,他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回来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写书。2005年前后引起强烈反响的《兵王》就是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随后,刘洪涛以坚强的毅力和执着,又为读者们奉上了特种兵系列长篇小说《兵道》。

他的作品和努力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我还记得那个让我们为刘洪涛自豪和高兴的日子。有一天,刘洪涛突然向我们报喜:他接到二次入伍的通知,成为原成都军区政治部的创作员。刘洪涛重回部队后下连队去边疆体验生活,创作了更多的军旅作品,他作为编剧创作的《突击再突击》等几部影视作品在军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当时编辑部做了细分工,专人详细分析关注其作品从订阅到流量的数据增减,根据数字分析适时制定一些推广措施。我这个责编QQ日夜长时间在线,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全力鼓励和支持作者创作。

在2005年,铁血编辑部利用铁血系统短信动员和召集《兵王》《兵道》的读者们建立和扩大QQ粉丝群,粉丝们纷纷写书评留言与作者互动,这对作者是很大的鼓励。我们组织热心粉丝成立专门的站内站外宣传团队推广这两部作品,不长时间,刘洪涛的特种兵系列小说就成为网络军文界的热点作品,一部《兵王》在当时吸引了许多热血青年参军入伍,争当兵王。

我注意到该书作者周军上传更新的时间,并不是像其他作者那样每天更新,有时候几天更新一次,而且基本是深夜。在一个深夜,他QQ上线的时候我了解到:正在攻读医学博士的周军受网络军文影响,产生写作的念头。为了不影响学业,周军利用晚上来写作。灵感来了,就从傍晚写到后半夜;灵感没了,就写个把小时收笔,把写作作为生活的乐趣,不想影响学习和工作。

《特战先驱》写到大约三十万字时,遇到了长篇小说创作中常遇到的瓶颈,周军觉得写得比较艰难甚至有些迷茫。于是我们就作品故事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我知道周军正在创作的这部《特战先驱》,字里行间渗透着愿为国家献出生命、抵抗侵略者的男儿血性,他把主人公周卫国和几个主要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两军交战战斗场面惨烈感人,具有很强的创作能力。他不缺创作灵感源泉,遇到瓶颈只是暂时迷茫于作品主题发展方向。我们在QQ上深夜交谈,谈到了民族大义、书中人物的各自身份、这些人物各自社会背景、教育背景等。我们谈到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抛弃己见联手抵抗侵略者?聊到这里我打出了两个字:爱国!当民族危机深重,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各阶层民众毅然奋起抵抗,谱写了彪炳史册的爱国主义篇章。他们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精神来自哪里?热爱祖国!

一部抗战作品,当它的主人公们故事主体从抵抗侵略者升华到民族大义升华到爱国,那么这部作品便有了更高层次的主题。于是,《雪豹》便有了被读者和观众所理解和引起共鸣的情节。

十几年过去了,作者周军早已成为一名较有名气的骨科医生。作为经典电视剧《雪豹》电子版责编,这部著作创作发表中的一些往事和推广过程,也让我至今难忘。

也有作者创作能力比较专业、比较成熟、创作上不需要编辑引导。那么我们网文编辑如何助力他们的创作?

比如大家熟知的特种兵系列电视剧编导刘猛。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年轻军人刘猛是作家,后来当了编剧和导演。他于2003年创作的第一部军旅题材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荣获全军文艺奖。刘猛在铁血读书网发表了一系列军旅小说:《冰是睡着的水》《刺客》《危机四伏》《如临大敌》等。

对这样的热点专业作者,我们采取的助力措施是:做好作品的推荐,比如网站各个栏目的热推,组织热心网友在小说优秀评论区发表长篇观后感书评,用奖励铁血特有的升级虚拟军衔所需的升级分,激励众多读者在作品下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等。多年以来,刘猛对读者们在他的作品下即时发言交流的场景念念不忘,夸赞网络军文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与交流,那种感受是实体书作者所体验不到的快乐。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