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设置——人物设置(也叫设计),尤其在设计男女主人公的时候,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比与反差,一定拉开距离,让反差强烈些,更强烈些!无论哪一种差异或对比,一定要找到,并加以强化。穷与富,高与矮,胖与瘦,民族不同,国籍差异,年龄对比,文化冲突,性格摩擦,社会等级和阶层的距离,美与丑争斗,等等等等。有差异,才有戏剧性;有对比,才有张力,尤其在爱情故事里,更是如此。
2.人物性格的独特与具象——爱情故事的套路是大同小异的,所以,爱情故事要写好看而又不雷同,只有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下功夫。任何一个特定的个人,他或她在经历爱情的固定节目时,由于自身性格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其反应和表现都是不同的。
固定节目:相遇、发展、心动、表白、初吻、相思、身体接触、亲密、做爱、第三者插足或阻碍……,直到好的或不好的结局,这些都是固定的、必有的。节目是相同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完全来自两位主人公独特而唯一的性格(这个性格包括多重社会属性,不仅仅是内向外向那个性格)。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在大洋路上走了一遭,偶遇一美女,发生了一次浪漫的爱情。他回来后就给我讲了这个爱情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并激发行动——后来,我根据他提供的攻略,也去了一趟澳大利亚,也走了一趟大洋路,我的运气一样的好,也和一个美女发生了一段浪漫的恋爱(虚构的哈)。
回国后,我把这两个故事都写了出来。你猜猜,这两个故事会雷同吗?当然不同!虽然节目是一样的,但故事却不同。这件事有点像时下常在电视台里播出的真人秀节目,同样的游戏程序,却发生了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关键是,大家还都爱看。这是问什么?当然是人物不同,性格不同。
3.细节——爱情戏的出彩往往不在波澜壮阔,也不在于离奇古怪、曲折复杂的情节,而在“细雨润无声”的奇妙细节中。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观众看一部爱情电影的时候,势必出现男女主人公,无论你暗示,还是明示,结局基本上是可以猜到的,那当然是俩人最终好定了。换句话说,总悬念是不存在的啦!既然总悬念(结局)不好看,没什么期待,那就看过程喽。而过程,就是由细节一点点构建而成的。细腻入微,切肤之感,是爱情故事的绝妙之处。
4.心理——所有的美好爱情都包含了复杂、迷离、不确定、彷徨、纠结、矛盾、自卑与自信等等心理因素。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心理机制的成因,其实是人类在进化成长过程中,在长期大量的求偶经验中,渐渐固化在人类基因里的一些选择策略和攻略的积累和沉淀。将这种心理基因真切而细致地表现在影视作品中,鲜活而准确地展示出来,自然就会成功。心理越复杂越微妙,这段爱情越好看。
5.节奏——爱情故事比起其他的故事,更讲究内在和外在的节奏。优秀的爱情故事,都是一首美妙的乐曲。(陈老师,节奏,在这里是不是说是事情的反复起伏?变化?)是的,包括情节的起伏,使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感觉到快慢相间、张弛有致、起伏跌宕、强弱相随。
6.极致——这是“强设置”的结果。没有极致的爱情故事,总归是平淡无奇的。那样的故事,必然缺少了商业性和娱乐性。也许有些“文艺片”的爱情片可以娓娓道来,漫不经心,沉默枯燥,但我不讨论那个。因为我们多数人不想成为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文艺片编剧,我们想得很多的是写剧本,然后养家糊口、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周游世界。
所以,我们要极致性!不过,这里想强调所说的是:极致性不能表面化!所有的极致,都是相对的极致,而不是外在的、抽象的和宏观的极致。所以,自杀、绝症、失忆、车祸这样的外在极致要慎用。不是绝对不可以使用,而是必须有具体而真实的依据和充分的细节。比如绝症,用突如其来的绝症制造最后的高潮,是廉价的极致。如果真的要写绝症,就写出彩来,就写出充分的细节,并在情节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更多的极致其实是来自于具体的规定情境。是啊,不能平淡。如果前面太平淡,后面就需要一个巨大的逆转,这种“平淡”的其实是为了后续的煽情重场戏而做的铺垫,要不然平淡就没意思没意义了。什么是极致的设计呢?比如,公主失踪(《罗马假日》),就是极致的;比如,明星在小镇上的一夜情(《诺丁山》),就是极致的。
7.大团圆结局——爱情故事(其他故事也差不多),大体有三种结局:第一种是大团圆的,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二种是悲剧的,男女主人公最后分手,或其中一人死去;第三种是开房的,到底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最后在一起了没有?不置可否,让观众去猜。
我的建议是:写大团圆结局!即便写后两种,也要给人大团圆的倾向或暗示。为什么呢?生活中,爱情的结局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非得大团圆呢?其实,不是不能写悲剧结局,而是考虑到商业性,慎用悲剧结局。
影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经典作品是悲剧结局的,那得积累许多因素,而且比较冒险。90%写大团圆吧!如果真的要写悲剧结局,写遗憾的爱情,写让人撕心裂肺、捶胸顿足的爱情,那要把前面的功课做足。以前的老编剧写剧本,都用大量的铺垫层层设局,到悲剧大结局那个人见人爱的主人公死去(或离去)时,就十二万分的荡气回肠、热泪奔涌了。这样的悲情故事,最好用大家酷爱的明星来演男女主人公,这是要让人哭得死去活来的节奏啊!《蓝色生死恋》,就属于这种10%的悲剧结局。
尽管如此,我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写大团圆结局。嗯,观众都喜欢看大团圆。
还有一种写法,我们叫做“安慰性大团圆结局”,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分手的,或死人的悲惨结局,但给一个类似于“偶遇”的幸福尾巴,这样的方法被经典作品使用得很多。这个幸福的尾巴,就是安慰性的结局。从本质上讲,自从分手或死亡之后,故事已经结束了。但编剧害怕观众太伤心,所以安排最后一场戏来一个重逢或重生,安慰一下广大观众的脆弱的心。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分手男女》、《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是那样的。安慰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