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历史题材创作要远离肤浅低俗 (网络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

网络历史题材创作要远离肤浅低俗 (网络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

时下,《琅琊榜》

《锦衣夜行》等历史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引发广泛关注,大大拓宽了网络小说的叙事格局。但评论界也关注到,历史观不够正确、历史事实有谬误、一味戏说成了当下网文颇受诟病之处。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从事“大历史”类题材创作的网络作家预计有近40万名,占整体网络平台作家的17%,作品数量年均发表近3万部,呈逐年递增趋势。相对言情、悬疑等类型写作而言,历史题材作品往往社会影响力更大;但在更容易出成绩的同时,对作家的知识储备和视野格局、对写作者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都提出了更高更鲜明的要求。

切忌史实基础不牢,以“狗血”情节消解历史

眼下,网络文学见证了历史类题材书写的丰富,光是这类题材的影视改编也在不断刷新,《琅琊榜》

等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获得了不错口碑和收视率。不难发现,登上荧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历史类小说的话题度尤其高。在圈内看来,可喜的一面是,小说叙事逐渐脱去了单一的男欢女爱或几方恶斗模式,而是情感、伦理、历史、哲思多角度渗入,小说格局更显开阔。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网络小说面临着历史观不正、史实有谬误、格调低俗庸俗的倾向,它们成为年轻的网络作家亟需突破的几重困境。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评论家陈崎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列了一些网络小说中的荒唐硬伤。比如,一部描写山东鲁西地区抗击日寇的小说,题材确有其事,但作者在用词、叙述角度等方面明显存在错误的历史观;另一部描写抗日题材的作品中,甚至把一个家庭里的四兄弟分别设定为八路军、国民党军、平民和日寇,是非黑白被粗鲁简化成了“茶缸里的风波”,剧情胡编乱造,极其不严肃。

不难发现,有些网络小说打着“历史”的旗号,但更多的是一味戏说与无端想象,与历史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没有一个正确的历史写作态度。在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平看来,比起历史细节的错误,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历史观的错误。他认为,这类作品以当下的娱乐观念来重构历史,漠视各个历史时段的内在差异,让承载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历史沦为当代小说空洞华丽的历史幕布。还有评论家指出,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滋养和无限想象空间,但创作者没有权利用无端的想象去扭曲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

有业界专家认为,目前网络历史小说创作整体上仍处于自发状态、跟风状态。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许道军说,一些网络历史文学产生了多元样式,“草根讲史”“小人物”参与历史进展的叙事角度,虽然可以让小说的可读性增强,甚至让更多年轻读者亲近历史,但由此形成的价值误导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不怀疑草根女孩与帝王将相之间有可能存在真正的‘爱情’,但问题是,很难看到现代女孩穿越到古代与草根男孩共同奋斗;大量清穿小说、后宫小说中的主人公默认了众星拱月的主角光环模式,一步登天、不劳而获的心态,对年轻读者来说完全没有精神养份,甚至是有害的。”

努力从历史的天空中撷取美好时光

如何才能够写好历史类小说?

业内专家呼吁写作者应该明确“作家的责任”。评论家黄平建议热爱历史题材写作的年轻作者,应该具备相对专业的文史知识。他说:“即使做不到的话,也应该有入门级别的了解,比如熟读一些正规的普及性史书。决不能从旁门左道的野史秘闻进入中国史,或者以肤浅矫情的情感认知来强求历史符合当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是有许多网络作家认真对待自己的写作,对自己笔下的“历史”抱有敬畏之心。网络文学作家“孑与2”、希行在当下历史题材网文写作领域有一定知名度,为了写《唐砖》,“孑与2”细读《新唐书》《旧唐书》,数次翻阅

《资治通鉴》,找了很多相关史料。“孑与2”说:“历史的天空上布满了璀璨的明珠,该尊敬的我不亵渎,该批判的我不维护,无论如何,丑陋的不能成为美丽的,被钉上历史耻辱架的我不会把它放下来。我努力从天空中撷取一段段美好时光,献给我的读者。”希行则坦言,她选择写历史题材,是因为历史和现实之间往往能够形成更有趣的张力关系。“但历史不是脱离现实凭空想象出来的,它虽然离今天的生活较远,但它依然受到一定规律制约,写作中我会时时提醒自己要紧扣当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文,不能跑偏跑远。”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没有历史感,文学艺术创作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有评论家指出,小说创作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读者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当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