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被视为是“低成本、低质量、低俗化”三低产品的网络大电影(俗称“网大”),已经进入了大片时代。2014年间,十余万拍部网大的“盛况”早已过去,如今的已然飙升至动辄千万。
颇具标杆性的事件发生在9月末,一家名叫奇树有鱼的公司联合爱奇艺发布了20余部超级网大IP片单,要把《四大名捕》系列、《盗墓笔记》系列、《法医秦明》、《轩辕剑6》等大IP改编为网络大电影。
“似乎一瞬间,我突然知道了曾经喧嚣一时要改编影视剧的‘新华字典’们的下落。”某网民如是评价道。
网大的爆发有套路
2014年3月,爱奇艺首次提出网络大电影的概念,指向那些时长超过60分钟,故事结构完整,通过互联网渠道发行的电影。
2015年4月在爱奇艺上线的《道士上山》则是早期网络大电影的代表,其实际拍摄8天、成本28万、收益2400万。更关键的是,比陈凯歌的《道士下山》早出道约90天。
这几乎成了一段时间内网络大电影的标配:小成本、低质量、蹭热点,后来还有了一些软色情。
“本质上,网大并没有侵权,只是玩了把擦边球,甚至于可以说是网络影视剧原创的一个较为特别的类型片。”文创从业者刘实锋认为,《美人鱼前传》《人鱼校花》《捉妖济》,以及据说版本多达20个的《潘金莲》,都是不同时段蹭院线大片IP的一种形式。但除了名字相似外,在内容上却没有实质性的近似点。这种路数,在国外还能找到一个前辈。
刘实锋口中的“前辈”,其实是一家位于好莱坞、名为The
Asylum的美国电影公司,该公司先后出品过《环大西洋》《变形机体》《美国军舰》《2012
世界末日》《霍比特人时代》《史前一亿年》等多部蹭IP的影片,而模式则很规律:口味主打暴力、情色、搞笑;成本保持在50
万美元上下;拍摄周期约为半个月;比被蹭热点的大片早几天发行;从不走院线,只卖DVD。
而效果呢?这个实打实的“烂片之王”,据称成为了好莱坞影业公司中一个从不赔本的异类。
但同样的路数,在中国仅仅只维持了一年多时间。仅爱奇艺一家的数据统计,2015年网络大电影全网上线为650部,而到2016年这一数据已升至2000多部。但同时,2016年网络大电影赔钱的占比高达80%,自负盈亏的占15%,赚钱的仅有5%。
部分业内人士也认为,中国的网络大电影市场将达到10亿规模。同时,一部成功的网络大电影的收益亦十分惊人,2016年的一部《温柔的谎言》,投资不过2万,点击破千万,收益达到了百万级,尽管一年后出了《温柔的谎言2》,点击却缩水到了34万。
高亏损率和高回报比的并行不悖,进一步刺激了互联网文创领域的大佬们进入,网络大电影精品化和高投入变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高投入、大制作只会走进死胡同
有网络媒体对大佬入局做了个简单梳理:今年4月,阿里宣布启动“HAO计划”,与优酷一起投入10亿用于为网络电影内容生产者提供服务;爱奇艺于6月订定了自己的网剧三大计划(海豚计划、幼虎计划、天鹅计划);
腾讯则在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百部独家网大”计划,直接买断优质内容……
纷至沓来的巨额投入,也让过去网络大电影从小成本和蹭IP,顺利转型为大制作、买IP乃至自造超级IP。前述提到的奇树有鱼,就是一例。
同时,传统影视区也出现了松动。继大量明星涌入网剧之后,向网络大电影方向流动成为了一种常态。宁静、袁姗姗加盟的《男模的秘密》,唐禹哲和辰亦儒主演的魔幻影片《寻龙契约》,快女刘忻、张晓钰主演的《热血少女》,陈浩民、林子聪加盟的《斗战胜佛》等,正在逐步消解网络大电影在演技上的缺位,同时也带来了成本上的猛增。此外,和网剧不同,一些知名导演对于网络大电影的青睐程度更高,如王晶就在2016年和爱奇艺联手推出了《我的极品女神》一片,王家卫前不久亦爆出将在欢喜传媒的牵线下,涉足网络大电影。
“名导演、名演员、大制作、大IP,这些元素正在汇聚于网络大电影中,变成了一种业界公认的趋势。但这一定就能破解网大当前的困局吗?”文创从业者刘实锋和笔者分析道:这个破题路径其实是从网剧中变化而来,即网剧制作水准达到或超越传统电视剧集,并且通过网台联动的方式形成无边界融合。但这有个前提,即本身网剧播放的屏幕就早已实现PC、手机和电视屏幕的三屏融合,且这本也是一个趋势。但网大不同,网络和院线间、屏幕和银幕的距离还很遥远。
某种程度上,网大的生态,更接近于过去电影发行中的录像带形态,即影片拍成后不上院线或上不了院线,以录像带的形式发行。
“在拍摄制作上,网大更像电视电影,但盈利模式上则更接近录像带发行,单纯地说精品化而强调类似网剧一样网台联动的模式,进行网络和影院的联动,并不现实。”电影从业人员丰彦认为。
你真的知道“小镇青年”要什么吗
原创、版权等影视文创领域的顽疾没有成为网络大电影的绊脚石,但到底拍什么却成为了真正的发展困扰项。
困扰的关键原因在于受众基础。网大的受众类型十分特别,在大多数业界观点中,其形象描述是用“小镇青年”四个字概括,即75%的网大用户是18岁到24岁之间的男性用户。
“用户特征和早期网大的成功,让人们把小镇青年的喜好,定位在了三俗之上。”刘实锋说:2016年重新崛起的微博,其粉丝基础也是小镇青年,反而出现了更多深度垂直的领域细分。加上之前在豆瓣拿下7分、拿到龙标的《哀乐女子天团》的异军突起,也让人们对小镇青年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在丰彦看来,小镇青年的定位其实是指的二三线城市里的白领,他们相对一线城市的白领来说,工作节奏慢一些,生活压力小一些,业余文化需求也相对丰富一些。但同时,除了院线电影和一线城市无异外,其他线下的演艺活动、文化娱乐项目则出现相对缺乏。
为何不能效法微博的垂直细分模式,去开拓网剧和院线电影所忽略的盲区呢?“纪录电影、独立电影乃至小剧场戏剧之类的影片,很难在院线上收获,却可以通过网络的长尾来实现收益,而且这部分小镇青年会乐意付出电影票价在网上观看。”丰彦就认为:许多新锐电影人完全可以将网络大电影变成他们的票房保证。网大形态+低成本小众精品+国际大奖,未必不是一个更好的组合。如此一来,则网络大电影则将从蹭IP、买IP,进阶到第三阶段,即造IP。
此外,笔者和网络文创领域的部分从业者进行交流中发现,对一些优质IP,进行比网剧更精彩,但系列化的电视电影拍摄,并在网大体系下发行,也成为了一种业界方向。而更多的从业者表示,通过网大来锻炼新导演的功力,进而转战院线电影,也是当下不少传统影视公司进军网络大电影的一个潜在目标。“更重视编剧的力量,更注重脑洞的打开程度,同时没有传统院线电影那么严格的审查,可以让不少新导演在较低压力下尽情创作。”刘实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