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文学汇融的成功探索 (《法律与文学》)

法律与文学汇融的成功探索 (《法律与文学》)

唐宋时期,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律、令、格、式、敕组成。令是关于国家体制和基本制度的法规,与律一起,被誉为“东方法制史枢轴”。1998年在天一阁被发现的北宋令典《天圣令》,是唯一一部传世的唐宋时期令典原本,目前国内所知者极少。知名作家、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的长篇历史小说《天圣令》可谓以文学的方式实践了中华法系的一种传承。近日,小说《天圣令》研讨会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举办。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与温州大学网络文创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温州大学的专家学者结合《天圣令》的创作,聚焦文学与法律,探讨了二者内在深刻关联与相互影响。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天圣令》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并获得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称号。作为蒋胜男“宋辽夏”系列作品之一的“宋朝篇”,《天圣令》是其构建“女性大历史”的又一长篇力作。小说通过章献皇后刘娥的个体成长和跌宕起伏的命运,揭示出北宋初期的政治风云和社会万象。在百万字的篇幅中,蒋胜男根据刘娥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民间传说,在细致地梳理文献和实地的调研采访的基础上,以宏阔的视野讲述了刘娥的治国方略及其与宋真宗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作品中既有社会历史的变迁与庙堂政治的博弈,又有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幽微人性的深描。小说得名于刘娥执政时颁布的北宋令典《天圣令》,通过对史书上这位女性政治家的重新挖掘与生动书写,彰显出女性在中国的政治史、文化史和法律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研讨会主持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表示,法律和文学的关系由来已久。“陈寅恪先生就是以诗为史,以此研究文学和法律,他的著作《柳如是别传》《莺莺传》等作品,即是把情理、法理和诗歌结合起来的写作。北京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朱苏力曾著有《法律与文学》一书,从法律的角度来研究诸如《窦娥冤》等案例。可以说,法律与文学间的理论研究具有广阔空间。”在程郁缀看来,《天圣令》非常生动地展现出文学和中华法系传承之间的密切关系。小说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性和独创性,同时兼具法理性和文献性。通过刘娥这一历史人物,串联起北宋初期的历史风云,在法律与文学间自由往来,打通了不同学科间的壁垒,具有启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马季认为,《天圣令》展现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女性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丰富了当代女性形象的艺术画廊。蒋胜男通过这个作品,比较准确地还原了刘娥的真实形象,如实地展现了刘娥执政时期内做出的一系列大胆改革,通过制定律法,保护弱者的权益,为宋代的社会安定团结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一定程度上为宋王朝的稳定发展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作品复活了刘娥这一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她正直的魅力、人性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谈到文学与法律的关系方面,马季认为二者是一种兄弟关系。法律是硬性的规定和范围的框定,而文学总是要探索各种边界,人性的边界、思想的边界、行为的边界等,二者的关系是魅性和错综复杂的。

“文艺作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构建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不亚于严肃的历史著作,反而应该说其影响力要远远大于许多学术作品的影响力。比如像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陈寿的《三国志》是最典型的。中国人对于三国历史的记忆几乎全部来自于《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而且,严肃的学术研究受到材料的局限,解释力受限,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和发生缘由无法通过史料和研究去还原,但文学艺术可以凭借合理的想象和虚构,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帅一认为,《天圣令》既宣扬了中华法系的重要令典《天圣令》,又通过对史料的挖掘和合理的艺术想象,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重新演绎,给读者提供了合理的历史解释,其对人性的剖析也有利于促进历史研究和法学研究的新进展。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乌兰其木格则从侠义小说、公案小说、侦探小说和悬疑小说的类型切入,在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谱系中阐述了文学与法律间辩证的关联。在其看来,蒋胜男的长篇小说《天圣令》很重要的贡献在于将北宋令典《天圣令》这部法律文献材料引入到文学创作中来,采用一种跨界和融合的写作路径,具有前沿性和启发性。“作家尊重历史,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严肃态度写作,详细交代了宋代律令的制定背景和具体内容,阐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律令制度也有现代化和民本化的一面,并非总是严刑峻法。小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位立体而鲜活的女性政治家,意识到女性在中国的法典发展史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并彰显出独特的两性观和女性意识,一定程度上矫正了男权历史的偏颇。同时,小说以抒情化和细节化的方式串联起历史、法理和人情,为当下的网络小说创作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

“历史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可以照见彼此,也能够透过历史的尘埃让生活在此刻的人反省自我和重新思索。”蒋胜男介绍,在2003年开始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她想写一个人物的传记,把一个正面的刘娥书写出来。但是在多年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则从最初的传记化写作过渡到对一个时代的整体描摹。“我希望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作出的选择和造成的结果,来引发人们对于历史与人生的深度思考。那些站在历史和命运十字路口的人们,要怎样作出正确的选择,找到属于民族、属于个体的出路?如今,在流动的时代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各国人民在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下如何能够互相理解,实现共赢?这些问题长久地萦绕在我脑中。我希望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发掘和重铸,打破历史只是由成功者书写的单维叙事,以多元化的视角重新看待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进而引发读者对大变局时代的思考。”蒋胜男表示,小说以天圣令为题目,则是意识到这部令典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乃至法制建设等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小说以《天圣令》为视角,试图全面而整全地呈现出宋初的政治、文化、思想和民情风俗,而法律和文学的汇融书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