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整体上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社会生活,这是小说的基本目的。这个社会指的是广义上的社会,所谓展现这个社会,包括展现社会背景、揭示道理等诸多狭义上的概念。这个要表现的东西,就称作小说的主题。小说如果没有达到反映社会的目的,就不能是一部完整的小说。
最基本的小说有三个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反映客观存在社会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直接服务于展现客观社会。
小说的情节起着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情节部分可直接服务于展现社会亦可通过表现人物性格间接服务于展现社会。
小说情节理论上由四个固定因素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除此以外,也可以包括两个选择性因素,即序幕和尾声。
在实际创作中,这六个因素可以灵活运用,不必拘泥于格式。结构上需要时,我们可以省略、重复、结合、错序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从而构造出适合展现社会的结构。
有几种比较常用的格式:一、由结局做开头进行倒叙。
二、有高潮或发展作开头进行插叙。
三、在写作中故意忽略除高潮以外的其它结构因素,进行收缩叙述。
这样的组合方式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所有的结构因素都可以自由变动,但所有的结构因素也必须有不少于三个的实际存在标志,否则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背景(狭义)和自然背景。其中,社会背景直接为主题服务,而自然背景则是通过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间接为主题服务。
在整个小说的叙述中,常见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叙述人出现在情节中。此种方式最大优点是便于心理描写的展开。另一种是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叙述人不出现在情节中。此种方式最大优点是便于多个线索的交叉。此外,新生文学还有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例如西方现在正流行的某些悬疑、奇幻故事。此种小说最大优点是吸引读者,但广义上来讲,此种叙述方式依旧归于一、三人称叙述。在创作进行时,作者也应按照第一、三人称进行构思。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的语气,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是书面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
标点符号主要分为两类,即标号与点号。
点号包括句号、问号、逗号、叹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好、专名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按章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以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
其中,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一个较大停顿;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标号主要标明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包括酒中。
以下是具体介绍:(一)句号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章中出现。
1、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句号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例如:还是给我说一下吧。
3、句号用在复句的后面。由两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复句,其中的分句不再是独立的句子,末尾只能用逗号或分号,句号只能也必须用在整个复句的末尾。例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句号用在省略句的后面。有的句子依靠上下文构成了一个或几个成分,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就叫省略句,末尾应用句号。例如:许问道:“他叫什么名字?”“李善。”
5、句号用在无主语句的后面。只有位于而无主语的句子叫无主语句。它不依靠上下文也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无主语句末尾用句号。例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文章段首的小标题后面用句号。相当于小标题的词语,后面可以用句号或冒号,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而在其后空一格再写这个小标题要讲的内容。例如:
据预测,未来消费将出现五大趋势:
一是儿童消费无穷。到21世纪……
二是老年拜见消费不断扩大。中老年……
三是情趣和“贵族”消费将更加突出。到21世纪……
四是文化消费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的收入……
五是购物从“最大满足”转变为“较小遗憾”。……
7、句号用在事件发生的处所或时间的独词句后面。只有一个词或一个偏正词组组成的句子叫独词句,它常出现在剧本的说明里或记叙文的开头部分,相当于一个独立的成分,末句用句号。例如:夜。
8、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的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用句号。(不用也可,通常不用。)句号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用起来就不容易和分号、逗号分清楚。有的人将长把该用句号的地方误用为逗号,有的就干脆“一逗到底”;有的则把该用逗号的地方误用了句号,割断了完整的句子内容,不能准确地比阿达意思,歪曲甚至违反了些文章的意图。要真正掌握句号的使用方法,须稽核句子多琢磨、多分析,不通过实例是不能掌握的。
(二)问号
问号用在疑问句句尾。疑问句中,不论是一般询问,还是责问、范文、商量、设问自答或不需要回答而与其是疑问的句子,末尾都用问号。例如:
你怎么不说了呢?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把笔借给我,好吗?
人的思想从哪里来?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吗?不是。市自己脑袋里的吗?也不是。
问号的用法有:
1、特指问句用问号。特指问句是问话人提出问题,由答话人回答的问句。特指问句中不论有没有“呢”“吗”等疑问语气助词和“什么”“怎样”等疑问代词,末尾都用问号,用几个问句就用几个问号。例如:在莫斯科街头,常有人围着我们的“奔驰”轿车问:“用两辆‘伏尔加’换不换?三辆呢?”疑问句一般要用“呢”“吗”等疑问语气助词。如下面例句中的疑问句“现在您不喜欢我吗?”但有的不用“呢”“吗”等疑问语气助词,同样是疑问句,如下面例句中的两个“非常”,第一个“非常”后面用问号就表示疑问句,第二个“非常”后面用句号就表示陈述句。“要是您能听话,我就会非常爱你。”“非常?”“非常。”
2、反问句用问号。反问句是把明确的见解用法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借以强调自己的观点或结论的正确性。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是明知故问,不需要对方回答。它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形式上是肯定的,意思上是否定的;形式上是否定的,意思上是肯定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例如:他们可以爱你,可为什么不给我这个机会?反问句的末尾一般用问号,但反问句的语气缓和,可看作陈述句,末尾可用句号;语气很重,感情强烈,末尾可用叹号。例如:他竟然这样对我,还哪有什么尊敬可言!
3、设问句用问号。设问句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不要求别人回答,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句终用问号。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上帝。例句利用疑问语气突出了叙述人对上帝的信仰,效果好于陈述句。
4、选择问句用问号,中间常用“还是”或“是……还是”等关系联词语,或“对不对”“好不好”“去不去”等词语。选择问句可以用“呢”“吗”等语气助词,也可以不用。例如:我再问你一次!你是要命呢?还是要钱?
5、独词句表示疑问语气时,末尾用问号。例如:我?……
6、对句子里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例如: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这句话是鲁迅文章中出现的,其中的问号就是表现了他对文坛的不满。对生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8、在疑问句构成的标题或小标题后面用问句。例如:友谊,还是爱情?使用问号应注意以下几点:(1)只在末尾用问号。问号是句终点号,对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倒装疑问句等中间有停顿的句子,只在末尾用问号,不要再句子中间用问号。(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问句,是用一个问号,还是每个分句后面都用问号,一般来说有两种用法。选择关系的复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中间用逗号,不用句号,因为复句只能有一个句终标点。选择问句的几个较长部分,又是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后面用问号。
(3)有疑问词语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句子中有疑问的词语,有表示疑问的形式,又有疑问的语气,使很明显的疑问句,句尾应该用问号。但是,有的句子用了表示疑问的词语或者疑问的形式,但并不要求回答问题,这只是陈述句的一种情况,不是反问句,应该用句号或逗号,而有的人却把它当疑问句误用了问
号。这是使用问号普遍存在的问题。“小说”是什么?
巴尔扎克: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普鲁斯特:小说是沉默之子。大江健三郎:写小说是救赎。张承志:小说是一种堕落的形式。格非:小说是过往记忆的出口。赵本夫:小说是个可以做梦的地方。色波:小说是杂草,其真正价值和独立存在的理由都产生于它放弃了成为大树和鲜花的愿望之后。张大春:好的小说能够显示小说的自由,不能显示出小说这门艺术的自由的小说,大体而言,就是故事而已。名家谈自己的“小说”虹影:我的小说是女性自己的性发现,也就是发现自我。或者说,发现自己的现代性。林燕妮:我的小说是我虚构的一个七彩世界。是我兴致所至,率性而为的“卡通”境界。张悦然:小说和随笔不同,我的小说是记忆和思想的合力。陈家桥:所有在历史上重大的作品它最大的意义便是在经验上拓展了新的感知方式,也就是不断地把一些暗示性的东西变为一种自觉我的小说追求便是这样,社会给了许多暗示,我却要将这些暗示明确为一种力量。韩少功:我想把小说做成一个公园,有很多出口和入口,读者可以从任何一个门口进来,也可以从任何一个门口出去。你经历和感受了这个公园,这就够了。铁凝:写小说的人如当不了一个家,就起码当一个匠,匠是什么呢?就是手艺,鞋匠、铁匠、木匠,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小说创作看开了也是许多手艺中的一种。
红袖作者观点卢江良:小说是被作者有选择地发现的蕴含着自己心灵印痕的故事。黄孝阳:小说是写人性的,小说也是要抵达神性的。红领巾1976:小说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话。杨中标:小说是作家与世界发生关系,语言是工具,结构是姿态,细节是技巧,思想是高潮。终身监禁:小说是一种文字组织形式,通常用于讲述人类故事;对简单讲述人类故事不满之后,“小说”才真的出现。红袖编辑观点
懒蝴蝶:小说就是编了让人觉得真是那么回事的东西。小说应该任其自生自灭,没有人看的就该死。毛主席说过,文艺为大众。什么阳春白雪那是害死人的臭文风。秦潮:小说是一种讲求虚构,提炼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并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某种观念或观点的艺术,它的精髓是虚构性和经验性。艾旻:小说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小说就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小说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的生活,它要隐蔽地体现作者的世界观,围绕作者的主题,有对于真实事件的选材,而且要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塑造有时代特色的有代表性的人物。那么准确而完整地表述小说的定义,应该如此:即运用形象思维,通过情节、细节,越过时间、空间,调动环境、场景,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以及隐蔽地显示代表作者世界观的主题思想的文学表达形式。小桥风满袖:小说是对生活本质的探索,小说对我来说,是进入另一空间的武器。梅轩花主:小说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小说是艺术的真实。文学会死吗?写小说还有前途吗?
“现在的小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是不是太边缘化了?似乎纯粹的文学,越来越虚弱无力了?”邱华栋就这样的疑问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达了下述看法:
1、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回到了它应该在的地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具有的代言人的性质在今天几乎消失了,作家甚至只是代表他自己。今天的当代文学,呈现了非常丰富的多元景观,各种各样的美学圈相交、相切甚至是相离,这都是文学本来就应该具有的面貌。
2、商业化其实不见得会伤害一个作家。有时候,是读者造就作家的。
3、今后的作家将尝试更多的文学传播的手段,对文学来讲,今天多媒体的互动和撒播,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生存条件。
4、文学会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还在使用着语言,而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对此,红袖作者作如是说:黄孝阳:文学当然是不会死的。但文学是在边缘化,至少,是越来越脱离所谓主流的视野。它在不停地往后退,最后退到人们的心里。
这里有必要对文学给出定义。快餐文学不是文学,妓女文学不是文学,短信文学也不是文学……那些都是“伪文学”。
文学是内心的需要,是获得救赎的门,是通向彼岸的桥梁。它是智慧的沉思,是生命的荒芜,是历史的尘土,是语言的盛筵。
它是美的。文学也需要更多手段来传播。网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还有其他。红领巾1976:我想,既然整个世界都是在螺旋中上升的,那么小说也应该如此,繁荣也好,没落也好,都是进化的必然。至于个人感受,小说不是理想,也不是生活,我们只是相互索取,相互利用,前面说过的。梅轩花主:“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回到了它应该在的地方。”从哪儿回到哪儿呢?简言之,是从“为政治”回归到“为人生”。即写作重心的转移。中国的传统小说提倡“文以载道”,即文学为政治服务。这个认识是片面的。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作家声称要重写文学史,提出了“新时代文学”的概念,即把以政治为中心的写作方向转移到“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表现写作者的个性,人格。通过写作成为真正的个人。关于纯粹的文学的出路。这个问题其实是高雅文学与流行文学的市场效应。显而易见,流行文学因其世俗化更具生命力。床头放两本书,一本是世界名著,一本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人更愿意读后者。
由于写作方向的改变,国家养着的作家已经很少了,文学是商品已被大家认可(以苏青、张爱玲为代表的海派作家观点:为生活而写作),文学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向了平民化。生活是小说的叙事资源,叙事是对生活的理解,生活在继续,文学当然不会死。
秦潮:综观当今文坛,我对邱华栋“当代文学不仅没有虚弱无力,相反呈现了接近真正繁荣的时期”的观点不以为然,只要我们仔细浏览当前上架的小说,我们就可以很简单的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今文坛还没有真正文学意义上的精品小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是急功近利的,是资本驱动的结果。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种资本驱动的结果加之于文学本身的轮回和社会的进步,势必促使文学再一次回归它的本源,这时候,一个文学的真正繁荣时期也就不远了,所以,对邱华栋的“我,或者比我年轻的作家,有望成功。”这一论点,我又十分赞同。
艾旻:
首先我们要区别一下作家和写手。
真正的作家,是用心看世界,用灵魂感悟世界,面对名利的诱惑,耐得住寂寞与清贫,坚守自己的原则,踏踏实实写作的人,与平庸的写手最大的区别,是他们会了解市场,分析市场,但是决不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他们也许会有为了生活卖字的时候,但是决不会把卖字当职业。他们写出的东西,结合了市场,但终究也会引领潮流,引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