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排雷现象频出,有不少读者将其作为党同伐异的工具,在评论区中争吵、攻击,严重影响了网文界的风气。对于该现象,网络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就从该现象出发,就站在作者创作和作品的角度,论证其对与网络文学创作和产出的影响。
(一)网文极端排雷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作者的创作
毋庸置疑,许多读者会有相同雷点。而作者在创作时,自然而然会考虑读者,以更好地迎合更多读者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全职作者而言,是否有读者观看、喜爱自己的作品,完全和自己的收入挂钩。加上当今科技的发展,网文读者们通过网络平台,也有了更多、更便捷的交流的机会。遇到引人入胜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读者们会在网络上交流分享,同时,当有些读者被某部作品被雷到时,他们也可能会到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被“雷”到的经历。正因为不同读者对同一情节的接受程度不同,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便很容易引发争执,甚至出现人身攻击等过激的行为。
可以说,对于作者而言,不排雷的影响是难以预估的。且当下雷点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必然会导致不少作者在创作时多加顾虑,对某个情节犹豫不决。例如,晋江文学城某位签约作者竟然在文案中排雷“女主在某一次考试中没有考到年级第一”,这的确是值得深思的。尽管,从本质上看,网络文学就是商品。但是,如果因为排雷的普遍化趋势,导致网文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顾虑重重,完全成为“无情的码字工具”,那么,产出一部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且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将变得困难重重。
(二)排雷能帮助作者更准确地吸引其作品的相应受众
网络小说作为商品,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分类——面向女性的女频小说和面向男性的男频小说外,已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分类体系:从故事背景上分,有近代现代、古色古香、幻想未来等等;从内容上分,有奇幻、修仙、穿越、无限流等等。而读者们作为消费者,口味不尽相同,有人“雷”某些情节设定,那就必定有人喜欢。不同的网络文学作品有其相适应的消费者,就如同饮品行业中,同一品牌的饮料,会做出许多不同口味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而在文案中标注出小说中可能出现或者将要出现的雷点,在某种意义上,的确能帮助作者吸引到自己作品相应受众的点击。举个例子,作者在文案中指出自己作品中“男女主的感情戏较少”的这一设定,那么喜欢感情流文章的读者便可能离开,不继续阅读该文。与之相反,偏爱剧情流的读者便很有可能点开文章尝试阅读。
这样一来,就能避免读者为一部有着自己可能难以接受的设定或者情节的网文作品花费不必要的金钱和精力,也能帮助作者更有效地为自己的作品找到能够喜爱、欣赏它的读者,以激发作者们的创作欲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排雷的确能减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矛盾,促使网文圈营造出更加和谐的风气。
(三)读者雷点的趋同促使网络文学作品产出的同质化现象
排雷现象的普遍出现,读者雷点的趋同,无疑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同质化现象起了推动作用。比如有相当一部分读者的雷点是“男女主并非对方初恋”,那么不少作者在创作时,很有可能考虑到读者的口味,创作“男女主互为对方初恋”的故事。又例如,一直以来,大多数读者在阅读网文时会更不愿意看“BE”(badending,坏的结局)的故事,于是乎,如今的网文圈便几乎都是以“HE”(happyending,好的结局)为主流。因此,如果有作者想要创作一部“BE”的故事,那么作者也会更倾向于在文案中标注出这一“雷点”。
可以说,网络文学作品产出的同质化现象和读者群体日趋相似的阅读口味,即读者趋同的雷点息息相关。当某一部网络小说因为某个情节把多数读者“雷”到,而评分大幅降低、收入一落千丈的时候,那么正在构建相似情节的作者很可能会及时止损,而准备创作新文的作者也极有可能在之后的创作中特地避开此类情节。时间一长,网文作品便不可避免出现同质化的趋势。
总而言之,网文排雷现象的出现虽有其合理性,但对网文作者的创作和网络文学优秀作品的产出都有深刻的影响。尽管它不利于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却能有效帮助作者找到更可能会喜爱自己作品的读者。“排雷”发展至今,出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当排雷频繁走向极端,成为读者党同伐异的工具,那么,如何处理解决这样的问题,促进网络文学繁荣、和谐地发展,应当是平台、作者和读者三方共同协调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