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文艺创作要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这为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提供了方针指引。近年来,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涌现了一大批扎根现实,反映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无论是这些作品本身,还是由这些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都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主管部门的倡导和市场的认可,让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企业开始通过举办现实题材作品征文,加强现实题材作品的储备,有越来越多的作者投入到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中,而现实生活也为作者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现实题材作品的蓬勃发展,逐步扭转过去玄幻、仙侠、历史架空等非现实题材独大的局面,这是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发展的重要体现,让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有了更多的契合和相通之处,不再泾渭分明。然而现实主义题材呈井喷之势,是否真正做到贴近现实、贴近人民生活?是否会从过去的套路化、同质化,陷入到另一个套路化、同质化的误区,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一项课题。笔者认为,要保证现实题材作品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价值观引领。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艺。如果说网络文学是新时代文艺类型的典型代表,那么现实题材作品就应当是对新时代最诚挚的记录与传扬。相较于架空题材,现实题材作品因书写现实生活,因此在价值观输出方面发挥作用的更为突出,因此现实题材作品应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引领,更好地承担起教化育人的责任,并非生硬的说教,而是将价值观与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融为一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作者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切入点,善用社会热点话题,合理把握尺度,在引起读者共鸣的同时,还能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既要做到“接地气”,也要“三观正”。如现实题材作品《都挺好》中的每个人物,性格上都是存在缺陷的,女主人公苏明玉在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等阴影下成长,对亲情冷漠、对家人刻薄,可对待父亲始终没有放弃身为子女的孝道,最后也选择以包容与原生家庭的和解。作品《大江大河》以改革开放大时代背景下三个主人公不同的命运起伏为故事主线,虽然三个主人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职业身份,也经历了各自的坎坷,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奋发向上,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这就是一种正向价值观的传递。这里并不是意味着要一味强调“高大上”,也不强求“大团圆”,一部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正是要在敢于直视、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不完美和缺憾,甚至可以称之为残酷、丑陋的角落,更要传达出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让作品既有批判精神,也包含人文情怀,创作者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和真实人性中挖掘闪光点,给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让读者从作品中体会到生活的质感,获得鼓舞、希望与启迪,激发读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念,只有这样读者才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
二是避免套路化、程式化,切忌为了现实而现实。现实题材的核心就在于“现实”二字,要记录当下的时代,反映社会百态,书写人情冷暖,描绘平凡而又闪亮的故事情境,刻画个性鲜明而又鲜活的人物形象。现实题材的创作应该是丰富的,并非是同一个模板里刻出来的。现实而现实的创作,无法打动读者。或许会有创作者认为,现实题材创作或许并不需要像玄幻仙侠题材那样调动作者太多的想象力,也不需要像历史军事题材那样,翻阅大量资料,但并不意味着现实题材不需要做准备工作。事实并非如此,看到一篇报道上说,网络作家三观犹在在创作作品《金钱无罪》时,虽作者本身具有在银行业多年的从业经验,却依然在一些专业问题上,查阅了大量资料。这种专业性让读者对银行业这个就在身边却又未曾深入了解的领域产生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朦胧感,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便由此产生。现实题材创作不能想当然,更不能套路化、程式化。现实题材作品要讲求立意创新,不盲目跟风热点。要从现实主义中深挖深耕,进行题材创新。2017年一部《人民的名义》火爆荧屏,带动了同名小说的畅销。就有一批反腐题材作品前仆后继,却远远不及前作的影响力,更再无同题材爆款出现。由此可见,无论是架空题材,还是现实题材,跟风之作都难以获得青睐。如今有很多人一提起现实主义,就朝着大人物、大时代、大事件、大英雄,这只是现实题材的一个方向。现实题材一方面要为时代立传、向英雄模范致敬,另一方面也要为人民画像,创作者要更多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汲取养料,挖掘平凡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对生活的洞察力、理解力,要具有从平凡中提炼精彩片段的能力,以及从现象中挖掘本质、探寻价值的能力,这是创作好现实题材作品的基础。可以说,现实生活为创作提供了充足素材的同时,却也为创作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门槛。
三是不要披着“现实”的外衣,创作“伪现实”作品。当前,随着现实题材创作热潮的兴起,涌现了一批佳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披着现实主义题材外衣的“伪现实”作品。在这些作品仅仅停留在对现实场景的描述,看不到生活的深厚积淀和对社会深刻感悟,也没有看到对人性人格的深入剖析,没有真正的做到扎根现实,对人物的刻画和时代背景的描绘流于表面。特别是一批号称职业类型题材作品,主人公却都是高富帅和白富美人设,脱离现实,名为现实题材,实为都市言情。这些浑水摸鱼的“伪现实”作品,就像“四不像”一样,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号,却没有真人性和真人情。“真”是现实题材创作的核心要义,一旦缺少真实,就会变得空洞、苍白无力,读者无法从中找到共鸣。艺术创作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文学创作同样如此。读者对于现实题材具有自然而然的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因为作者书写的,正是读者所熟悉的,因此现实题材对作品情节的吸引力和语言的感染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更加考验作者在人物的刻画能力和细节把控能力。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无论从故事内容还是人物设定,都要从现实出发,立足于现实,避免人物设定的标签化和故事走向的模式化。创作者要怀揣着对生活的热情,对社会的关切,对写作的热爱,对读者的尊重,进行“走心”的、有诚意文学创作,在文字寄予真情实感,要在细节刻画上下足功夫,要切中时代脉搏,让读者跟随情节发展、人物命运走向找到共鸣点,让文字迸发直抵人心的力量,直击读者内心最柔软、最感性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