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没有人来买 为什么在朋友圈卖货 1000个铁粉 (怎么没有人来)

总是没有人来买 为什么在朋友圈卖货 1000个铁粉 (怎么没有人来)

总是没有人来买

《1000个铁粉》:为什么在朋友圈卖货,总是没有人来买?

如果你有以下困难,那么今天这篇书评你一定要看。

尝试做自媒体,却始终不温不火。

在朋友圈吆喝卖货,却发现朋友亲戚都不买。

粉丝数很多,可是粉丝却不愿意买你推荐的产品。其实呢,你若想通过网络变现,收益跟粉丝数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只需要拥有1000个铁粉,就足以依靠裂变年过百万。 铁粉可不是指单纯follow了你的账号的人,而是追随你的价值观的关注者。

这也就是许多拥有百万粉丝的人,反而不如千粉博主变现能力强的原因。因为前者的铁粉数量远低于后者。

想获取粉丝容易,不论内容如何,蹭热点,撒福利,擦个边,总能够把他们吸引过来。

但是铁粉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会从粉丝转化而来,但只靠这些心思别想留住他们。如何收获铁粉呢?

《1000个铁粉》的作者伍越歌提出了4°铁粉模型: 辨识度+专业度+连接度+价值度。

我来解释一下:想获得铁粉,你应该拥有能让粉丝记住你的某种特征,让粉丝认可你的有体系的优质内容,以及让粉丝信赖你的亲和度。

《1000个铁粉》这本书很有意思,让我领悟了不少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今天就借这篇文章来聊一聊。

京东 1000个铁粉: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逻辑(智元微库出品) 去购买

如何正确使用借鉴?

如果你上过一些自媒体课程,或者看过一些教程,一定很熟悉”借鉴“这个词。 老师们总会说,爆款都是重复的,我们可以模仿同行已出的爆款内容,变化出自己的内容。《1000个铁粉》中也提到了这点,不过能借鉴的可不止内容,也决不能只是单纯的模仿。

想要输出爆款内容,就去看竞争对手或者行业牛人在输出什么,或者输出了什么受欢迎的主题,但是一定要结合你自己的想法去诠释这个话题。照抄会火的几率大,但不可能带来铁粉。

这个方向其实就是种变相的蹭热点。可以向书和课程借,还可以向权威借。 比如我把每本书的读书复述发出去,就是在向书借。再比如我上了一门大V开的课程,把听课笔记以及自己的思考发布出来,就是在向课程借。又比如有人把人民日报的好词好句或者书单推荐整理发出,就是在向权威借。

没错,定位也可以用借鉴法来发掘。但不是发现什么定位火,自己也做什么定位,而是去找已有头部没有做的细分领域。

怎么发现呢?先去找到所在赛道的头部账号,拆解对方的内容,找出他的细分领域。然后避开这些领域,去做竞争对手都没做没想到的细类。

《1000个铁粉》里有个摄影赛道的例子。拍舞蹈的,拍婚纱的,拍人像的摄影师已经很多了,后进场很难有优势。一位摄影师选择只拍朋友圈头像,因此打开了市场。

《底层逻辑2》中提到的智猪博弈,也与此法不谋而合。如果你所在的行业已经有龙头企业了,要怎么获得更高的存在感,提升用户量?

答案是对标大佬的下一级,因为它不可能自降身份来打击你。比如赫兹(Hertz)和安飞士(AVIS)都是租车公司,但赫兹一开始的用户量远远高于安飞士。

安飞士便打了一条广告:”因为我是第二名,所以我不排队。“结果不但因此获得了大量用户,赫兹还拿它没办法。因为赫兹已经是第一名了,它不可能承诺”因为我是第一名,所以不用排队“。

怎么正确定位?

《1000个铁粉》里说: “热爱针对你想干的事,擅长针对你能干的事,需求则针对你可干的事,三者相交之处,便是你个人品牌定位的锚定之处。”

一开始觉得很有道理,但看书那段时间正好在播客“席地而坐”听到了一个新观点,顿觉很有道理。

我们应该让赚钱的事情就是用来赚钱的,获取快乐的事情就是用来获取快乐的。如果非要让一件事情承担你的两个需求,迟早会坚持不下去的。

我见过许多因在网上分享自己的 生活 而火起来的人,最后选择退圈或者患上抑郁症。

据他们自己说,原本只是单纯的分享,但粉丝多了以后就开始患得患失。发东西前会考虑粉丝怎么看,等发出新文章后又会过分关注数据,互动数少就会难受。

久而久之分享无法再带来快乐,反而致郁。真是充分诠释了“名气是把双刃刀”这句话呢。

你觉得哪种观点更对呢?

要我说,看你怎么看待在网上分享这件事。《1000个铁粉》中,伍越歌作为一个ip教练,他的方向是帮助已经有专业能力的人去获取客户。

所以我觉得优先级别应该改变一下:第一种情况,你准备分享的是自己多年从业的实力干货,那么可以按照书中说的三点锚定来选择你的定位。

第二种情况,你准备分享的是纯爱好,那么你一定要保证你有个有收入的正职。等你的爱好赚到了比正职还多的钱时,再来考虑赚钱爱好两手抓的问题。

另外我通过这个碰撞意识到,我分享的东西没有人看,获取不到众多粉丝,也是件好事啊!不会产生多余的焦虑。

谁会是你的客户?

《1000个铁粉》中提到:你的大部分客户都会来自弱关系,而不是强关系。所谓的弱关系就是跟你认识但不熟悉的人,强关系就是你的亲朋好友。

熟人因为跟你太熟,对你提供的服务没法有新鲜感,不容易产生付费,甚至会觉得你免费提供帮助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如果你想增加你的客户,把功夫下在创造更多弱关系,比刺激强关系的效益会更高。

要怎么做才能创造更多弱关系呢?

首先,你肯定要迈出舒适圈,多去认识新的朋友。其次,你可以通过”帮忙“的形式,快速与陌生人产生链接。

主动请对方帮你一个忙。如果是半生不熟的联系对象,可以向他借一本书,或者出差时请对方推荐美食……如果是陌生人,可以承诺在帮忙后给对方回报。

要点就是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且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当对方发现你的许诺都会作数,自然会产生信任感,有机会产生消费。甚至用这个方法找到大v来帮助你也不是难事。

连续在大v账号留言三个月,他想不记住你都难;而且不少大v会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你可以进行主动链接。

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反了过来,通过给予帮助获得对方的信任。就算是牛人,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而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服务。

比如作家需要编辑和营销人员,自媒体大v需要文案和剪辑……你可以主动询问他们,或者在他们群发求助时提供你的帮助。当你们这样产生链接以后,他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请求,甚至主动把你推荐给别人都有可能。

你真正卖的不是产品

在推销产品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兜售你的人格;用户买产品的同时,也在购买对你的价值观认同度。 这点给我的启发也很大。

回想我自己在网上看内容的时候,如果这人的内容对我有帮助,我会不吝赞和收藏,但如果要我关注他,前提一定是对我有帮助的同时,我还认可他的观点。放到卖货文案里也是一样的。做销售的人,推销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你的价值观。

你要展示货品的优点和用法,但同时一定要表达出你一如既往的价值观。可以是,它帮助了你什么,它为什么讨你喜欢。

比如我自己就很喜欢一个小红书的 漫画 账号,虽然他常常在结尾处放上产品,但我丝毫不会反感。因为这个产品一看就很符合他会喜欢的风格。

结语

《1000个铁粉》中提到,做个人品牌,是一个无限游戏,不能当成有限游戏来玩。 追求结果输赢的,是有限游戏,比如许多市面上的游戏。追求把路走长的,是无限游戏,比如婚姻,学习,创业。

所以不是努力往目标冲,坚持做就一定能够实现愿望、获得粉丝。 比起给自己洗脑一定会赢的信念,不如把这份力放在让自己坚持下去。

一旦你有了一个比获得粉丝更长远的使命目标,就会自然而然地懂得你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比如发这些东西就算只有自己看也值得,比如希望发布的东西可以帮助到他人。

此前在小红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你为社会付出,社会自然会把欠你的那份还你。找对方法,坚持下去,就算你没打算变现,底层逻辑也会帮你获得你应得的东西。

相关 书籍 推荐:

京东 从零开始做内容:爆款内容的底层逻辑京东定制签章版 商品好评率99%去购买
京东 【当当包邮】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刘润著刘润5分钟商学院各行业底层逻辑分析启动开挂人生商业思维社交管理沟通书籍正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底层逻辑1 比上次低23%商品好评率98%去购买
分享 举报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打赏 “首席”打赏官正虚席以待!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