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鸡兔同笼,用方程更简单?奥数思维的真正意义被误解了!
最近,数学家丘成桐在一档节目中对”小学鸡兔同笼问题就应当用方程,简单直接“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是个非常值得一聊的问题,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
特别喜欢电视剧《天才基本法》中的一段台词,雷大头饰演的天才数学家林兆生,在地瓜田给学生们讲数学与奥数的区别那一幕,他说 “奥数是一个人拿着小木棍去勇斗恶龙,是遇到困难的时候用突破性思维解决问题”。
广袤的星空,熊熊的篝火,光芒都及不上老师和每个娃的眼里的光。
可能很多人说这是“自讨苦吃”,但是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呢?我们让娃做题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把当前的这道题的答案搞出来吗?那下一道呢?下下道呢?
一道题,用4种思路解出来,获得的能力成长和爽感是完全不同的,怎么能说这个求索过程毫无无意义呢?
列方程,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一把机关枪拿在手,见啥突突啥,都是直给。 那么问题出现了,如果在高阶考试中,一旦遇到复杂的题目,连方程都列不出来,你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朴素的,在黑暗中自行摸索和突破的能力。
如果没有任何思维训练经验,孩子就会像一个擅长在光明之地决斗的武林高手,一下子被拖入了黑暗,只能横冲直撞打乱拳,这就是所谓的看到题“没有解题思路”。
但是进行过思维训练的娃,就好像参加过荒野求生的选手,哪怕是走在从未点亮过的地图上,凭着一些原则性、方向性的经验,甚至求生直觉,活下来的几率一定是更大的。那种 “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应该把这几个数加起来试试看”、“就觉得应该在这画辅助线” 的直觉,靠“直给”的思维模式,是很难建立起来的。
题型的本质,是思维模式的建立
很多人会对具体的题型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纳嗤之以鼻,甚至认为这些题型本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鸡和兔子为什么关一个笼子里啊,玩儿呢?一个池子一边进水一边出水,脑子抽风吗?为什么非要归纳出某个解题方法,不怕形成思维定式吗?
我儿子在这件事上吃过两次亏。
第一次,对简便运算不屑,认为“不值当的”,硬算也能算出来。结果他在一个用点技巧就能轻轻松松求出结果的算式上硬算,结果推导出两个七位数相乘。。。直接躺平了。
第二次,对老师教的方法表示不屑,认为自己的方法“也能做出来”。结果相同题型,难度继续往上翻花时,他傻眼了。
帮助孩子建立思维模式 ,通过一类问题总结通用的解决方法,让思维从无序变得有序、从感性走向理性。
方法不是限制思维的枷锁,而是解锁思维的钥匙 。如果你的思维本就不灵光,那么“打乱拳”只会让你更加混乱;如果你的思维足够灵活,那么方法和训练只会让你如虎添翼。
先学会,再发挥,所谓融会贯通。
分享 举报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打赏 “首席”打赏官正虚席以待!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