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博主骗术重重,央国企职位成骗局,数百万求职者受害
短视频博主售卖央国企工作,称数万编制岗、本科免笔试,令人诧异的是,这种现象居然吸引了大量求职者以至于被骗数十万元。在当今社交媒体风靡的时代,短视频平台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然而,这也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可乘之机,他们打着 “低门槛高报酬” 的旗号,诱骗求职者,造成了广泛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和兴趣的多样化,不少博主以“就业指导”的名义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了大批年轻求职者的关注。这些博主体贴入微,用夸大的词汇描述央企、国企的就业机会,如“数万个编制岗”“本科生免笔试”等噱头,给人一种希望通过关系迅速入职的幻想。他们自称拥有丰富的国企工作经验,有的甚至打着“×主任”的名号,声称已帮助无数学生顺利就业。这些内容极具诱惑力,尤其对于刚走出校园、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更是充满吸引力。
报道指出,为博取流量和吸引用户,这些博主不遗余力地包装自己,有的还会制作详细的表格,展示央企、国企岗位的高薪待遇,如国家电网的综合薪资在14万至25万元之间,中国烟草的综合薪资约18万元等。一旦有求职者感兴趣并私信联系,他们就会进一步诱导求职者进行所谓的“一对一深入了解”,并引导至其他平台或线下完成交易。这种做法成功欺骗了数百名求职者,每人被骗金额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给家庭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打击。
天津的李保便是受害者之一,他通过短视频平台花费30万元购买了一个“国家电网”的职位,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广东的方紫也因相信短视频博主多次转账,最终被骗16.8万元。案件发生后,他们不得不选择报警,这是求职诈骗案中常见的结局。然而,求职者大多都是在被骗很久后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追回损失的难度非常大。
这种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的求职诈骗,不仅对求职者造成了实际的财产损失,还对社会的信任体系造成了严重破坏。短视频平台是否应该对此负有责任呢?律师和专家的观点不一,但大多数认为平台应该加强监管,履行平台经营者的责任。根据相关法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核验发布者的真实信息,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平台应采取有效措施删除、屏蔽,防止进一步的损害。针对短视频平台上存在的虚假招聘信息和求职黑幕,相关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如《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强调的确保短视频博主发布的内容不含有违法、虚假、低俗等信息。
此外,专家指出,虚假招聘信息在短视频平台的泛滥,也与平台追求流量的风气有关。在追寻高流量的同时,平台往往忽略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而用户本身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机制以及对虚假消息的打击力度也亟待提升。短视频平台在享受用户红利的同时,应该承担起更加严格的内容监管职责,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大学生作为主要受害群体,他们缺少社会阅历,容易被这类精心包装的骗局骗得团团转。因此,建议大学生要从正规途径获取求职信息,避免盲目相信短视频平台上的夸大宣传。知名高校的就业办负责人指出,正规单位的招聘程序非常严格,不可能通过私人关系解决,求职者如果盲目相信这些所谓的“内部关系”,可能连一些基本的漏洞都发现不了。
高校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提升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力与专业设置,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求职诈骗的发生,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并健康成长。
短视频博主售卖央国企工作的现象揭示了现代社交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丰富的信息流和快捷的传播方式为求职者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信息的真实性和监管的缺失也给求职者带来了巨大风险。短视频平台、法律机构和求职者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求职环境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求职者应坚守正道,避免非法途径,并提高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顺利就业的目标。
本文由值得买AI大模型基于以下内容总结,对文章有任何想法,都可与我互动~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打赏 “首席”打赏官正虚席以待!| 用 AI 视角解读每一个值得分享的发现| 产品测评·趋势洞察·生活百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