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我一定是买了个假零刻EQR6 7735HS(下篇)
安装中遇到的问题
看测评都说由于固态散热片有个螺丝隐藏在电路小板下面,所以安装第二块硬盘需要拆卸小板。这个固定螺丝还是内六角的。我这台的小板经过重新设计留有缺口,不遮挡螺丝,可以直接拆开散热片。而且直接旋上散热片上的十字螺丝就能固定。可能75周年版改进过了?还是说媒体机与零售机有差异?
附送的螺丝刀拆卸个别螺丝时不匹配,差点滑丝。还是自己准备一个为好。USB设置的跳线位置也过于刁钻,没专用镊子很难取出。
我这台机器的两片硬盘散热片上贴的导热垫都是边缘不规则也没有贴保护膜的,和评测文章中的完全不同。颜色也不一样。评测是橙色一大块,我的则是猥琐的黑色。尺寸还小了。那么是退货还是全新呢(客服当然一再保证是全新机)?还是说媒体机和零售机的区别?
最重要的一点----所有评测文章都没有说(因为他们都是拿的成品机)----EQR6的硬盘仓空间极为有限。只要固态硬盘自带薄薄的散热贴,散热片就无法盖上,更别说散热马甲了。二选一,只能撕掉导热垫了。即使如此,螺丝还不能旋到底。
简单测试
安装了WIN10 LTSC 21H2 19044.5131。首先用CPUZ,发现TDP只有15W,不是说固定的35W?
跑了下基准测试,很不乐观。进入BIOS(设置项目非常丰富),发现存在15、28、30、35、45、54W和AUTO七个选项。默认是15W。SMARTSHIFT CONTROL是手动的35000。
如果设置为AUTO,CPUZ认作45W。只是基准测试成绩更惨了,远远低于测评文章们的成绩。不妙,不妙啊。
下面请鲁大师。不要笑我外行,我看了几十篇评测和十几个视频,基本都会用到鲁大师,我需要的就是具有可比性的对照样本。
15W时的数据,系统默认显存8G
改成35W后,显存2G(据说改小显存,分数会增加,然而),重新测了CPU和GPU。核显只有2400GE上VEGA11的水平。
而众多测试文章CPU分数基本51万+,GPU分数9万+。只有两篇的CPU分数低于50万,但CPUZ分数单核620+,多核5000+,相差过于悬殊。我知道单/双通道内存差异大,即使早有心理准备,也无法接受现在的测试结果。一冲动又下一单内存。
当时来酷便宜,200不到,40CL,镁光颗粒。与金邦协同工作没有发生不愉快。
再次测试,15W的总分终于过百万,只是GPU分数依旧偏低。
35W双通道的CPU成绩是最好的,但GPU和15W时一样,古怪。
45W单/双通道比较
AUTO模式单/双通道比较。
54W忘了截图,性能回到了15W的水平。采用双通道后CPU性能有了10%以上的提升,达到测评文章中的最高水平。双通道下GPU性能的改善立竿见影,但依旧只有测评文章的90%水平。同时我发现功率变化和性能变化不成比例,不科学啊。零刻是咋锁的?
当然,这类迷你主机的散热是痛点,性能释放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同比例的性能提升。SER6 PRO就只能坚持在45W。极摩客6850H在70W和54W下的差距很小。如果真解绑EQR6,可能也会降频得厉害。所谓MSC2.0散热系统实际是青春版,用的热管,不是vc均热板。锁定35W还可以节省散热上的成本。
CPUZ下多核性能有所提高,依然远远低于评测。我这台的CPU体质有问题?
内存性能比测评文章成品机采用的英睿达DDR5-5600的好一些。
硬盘性能。平时工作温度40度,测试时最高50度。
付出了性能压低的代价,EQR6的散热和噪音表现就很出色了。设置成15W时,室温15度,文档处理和浏览网页时大部分时间CPU温度在40度以内,风扇转速1300以下。设置成35W烤鸡。AIDA64无论如何只能达到17W,风扇转数1500以下,半小时都还在51度。换鲁大师,压力测试15分钟,CPU最高74度,风扇转数1900不到,噪音依旧低于环境噪音。总体来说静音性能非常出色,是我用过的所有迷你主机中噪音最低的,各种工作状态下都几乎不可闻。
总结
按测评文章的数据,EQR6 7736HS不论是CPU还是核显性能都低于7735HS的正常表现。与性能释放到54W的铭凡UM773或者60W的极摩客6800H相比,大致是8成水平。所以EQR6的售价比同档次便宜20%属于合理,也不是真便宜。
而我买到的这台EQR6的性能表现与测评文章的成品机有较大差异。主要是GPU性能,甚至不如同系列的6600H配置。无论如何调校,性能都维持在一个范围内。只能安慰自己,对于纯粹办公,更看中的应该是安静和散热。EQR6这两点的表现非常不错。毕竟官方对EQR6的宣传就是主打稳静,性能不在考虑范围。零刻下架这款可能也考虑性能关系,减少一个SKU还能降低成本?
分享 举报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打赏男的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