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第一股来了!北京冬奥供应商,丰田北汽都是大客户,“下一个宁德时代”
思邈 来源: 量子位平均年亏上亿
氢能源第一股,来了。
总部位于北京的 亿华通 ,刚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亿华通的港股上市之路其实并不顺利,今年1月提交的上市申请书在7月底失效,后来8月第二次递交上市申请书,才迎来了现在的曙光。
公司主要生产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已搭载在多个城市运营的商用车上,例如北京、张家口、上海、成都等。
今年 北京冬奥会 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就使用了他们的技术;同时还拿下了丰田、北汽福田、吉利、一汽、三一重工的订单,市占率达到27.8%,位列全国第一。
因此亿华通也被称作氢能领域的下一个宁德时代。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即便稳坐行业龙头位置,亿华通却给出了不算振奋的预判:
“至少在2025年之前仍会继续亏损”……
亿华通核心数据
亿华通成立于2012年,主要为客车及货车等商用车设计、开发并制造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
公司于2016年开始正式量产。
招股书也披露了近3年亿华通关键的经营数据。
首先是 营收 ,今年上半年,亿华通营收2.6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28.52%。
可以看出,2019-2021年营收总体增长较为缓慢。
今年下半年业绩应该会相对好看一些,因为亿华通表示,他们一般在上半年与客户确认销售订单,下半年开始集中生产,最终的产品完成及交付时间通常在第四季度。
与之对应,亿华通在研发上保持一定投入:
每年研发投入暂时还没有突破亿元,甚至不及该年行政开支。
截至2022年6月30日,亿华通研发人员共有270人,由公司副总经理李飞强及研发总监方川带队。
尽管营收和研发呈增长趋势,亿华通的 净利润 自2020年起下滑: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589.9万元、-976.2万元、-1.85亿元、-8155.6万元,两年半时间亏损近3亿元。
亿华通方面认为,净亏损的状态,将会一直延续到2025年。
值得注意的是,亿华通亏损不断扩大或许与公司的应收账款有关。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亿华通的应收账款及票据分别约为6.77亿元、9.36亿元、8.44亿元及7.80亿元,分别占同日流动资产的57.3%、40.4%、36.4%及34.5%。
总体来看,这样的业绩放在一家国内氢能龙头企业身上,绝对不算太好。
此时选择港股上市,募资用途也就不言自明了:
用于公司未来三年的研发投入。
什么撑起了亿华通港股上市?
产品、业务和技术,亿华通招股书中都有披露,由此能看出国内氢能第一股的大致面貌。
产品层面,亿华通主要提供各种型号的燃料电池系统,按照功率输出分为30kW、40kW、50kW、60kW、80kW、100kW、120kW及150kW等型号。
2021年12月,亿华通发布了240kW功率输出型号的燃料电池系统,在功率密度和冷启动温度等参数方面表现优异。
燃料电池系统,由燃料电池电堆、电气系统、氢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核心部件是 燃料电池电堆 ,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维系着整个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输出过程,电堆约占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的65%。
电堆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双极板构成,工作时氢气和氧气分别经电堆气体主通道,分配至各单电池的双极板,经双极板导流均匀分配至电极,通过电极支撑体与催化剂接触进行电化学反应。
在燃料电池电堆中, 催化剂 的成本较高,其次是双极板和质子交换膜。
今年上半年,亿华通一共售出519套燃料电池系统,其中80kW型号售出了268套,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售价在每套40-60万元区间。
完成项目扩张后,亿华通的燃料电池电堆的 最大年产能 ,将会由目前的1000台增至2023年的2000台、2024年的3000台、2025年的6000台。
除了出售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亿华通第二大业务是销售 燃料电池零部件 ,如空压机、车载氢系统及直流电压转换器。
与此同时,亿华通也提供与燃料电池相关的 技术开发服务 ,主要涉及燃料电池系统结构设计、校准及相关评估服务,例如为丰田和清华大学提供研发技术支持。
凭借销售燃料电池系统,亿华通已经在氢能领域遥遥领先。
目前,亿华通已累计向超过20家商用车制造商,销售超过 2900套 燃料电池系统。
合作过的客户包括北汽福田、中国一汽、三一重工、厦门金龙、丰田、吉利商用车、中通客车、上海申龙、宇通客车等等。
按燃料电池系统总销售功率计算,2021年亿华通在中国燃料电池系统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7.8%。
截至2022年6月30日,亿华通的燃料电池系统,已经安装于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目录中的 80款 燃料电池汽车上,同样位居行业第一。
与此同时,亿华通的燃料电池系统,安装于多个城市运营的商用车上,包括北京、张家口、上海、成都、郑州及淄博;与丰田及北汽福田合作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客车,还被指定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交通服务用车。
接下来,亿华通将要利用新一代研发平台为重卡、城际客车、环卫清洁车开发燃料电池系统,同时重点研发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及双极板等核心部件。
谁打造了亿华通?
亿华通2012年成立,公司创始人之一是 张国强 。
1980年出生,42岁,目前是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主要负责企业策略规划,管理公司的整体营运及业务发展。
张国强并非技术出身,他2003年本科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后来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完成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研究。
2020年,张国强拿到了新能源汽车正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
张国强的职业生涯与燃料电池紧密相关,在亿华通之前,他在北京清能华通科技公司担任过部门经理、副总经理,主要负责业务规划及营运管理。
根据招股书,张国强是亿华通的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持有18.61%的股份。
亿华通在资本市场的经历非常丰富。
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并累计股权融资7.9亿元;随后于2020年8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累计融资15.5亿元;2021年8月,亿华通完成A股增发,融资20亿元。
然而尽管多次融资,亿华通仍然表现出“缺血”状态,市场反应也不太乐观:
这次港股上市,或许就是一次紧急“补血”。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