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沙龙 | 明略科技集团副总裁唐日新:大城小事
来源: 量子位4月10日, 量子位 与 中关村壹号 联合主办的线下沙龙—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在中关村壹号举办。
明略科技集团副总裁唐日新、思必驰CMO龙梦竹、旷视产品营销总监吕盟、澎思科技公共安全业务部总经理茹敏、银河水滴战略合作总监张曼等人出席活动并带来精彩分享。
明略科技 是中国领先的一站式企业级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平台,致力于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和管理复杂度高的行业中落地。
唐日新 ,明略科技 集团副总裁、公共服务事业群数字城市事业部总裁 ,曾于IBM中国供职十五年,2016年加入明略科技,负责明略科技商业化体系管理,建立了完整的商务体系及合作伙伴生态,实现从1到N的AI垂直领域商业化拓展。
以下是唐日新分享实录:
先介绍下 明略科技集团 ,明略科技集团是致力于打通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的行业人工智能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至今,明略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业lot、数字城市、金融等领域的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从识别、理解、分析、决策到行动的闭环智能建设,实现了多个行业知识图谱落地,并通过感知和认知的连接,帮助客户向全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在融资方面,明略自2014年创立以来,一直步伐稳健。2015年,明略获得硅谷天堂近亿元A轮投资,2016年8月获得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2018年4月,明略宣布获得华兴新经济基金和腾讯投资的10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2019年3月27日,明略完成由腾讯腾讯领投的20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
智慧城市 其实是个老话题。从2017年开始,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又掀起了一个新的浪潮,可以说升级成新型的智慧城市建设。但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发源,是从2008年开始,IBM率先提出,当时我就职于IBM政府事业部,跟smart city团队工作非常紧密。
我今天的分享为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早期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的 三个博弈 ;第二部分是从企业视角看待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的 挑战 ;第三是明略科技面对这样的博弈和挑战去做的 尝试 。每一个维度都可以讲很长时间,所以今天是抛砖引玉。
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
2008年,时任IBM的CEO,Samuel J.Palmisano,提出了“智慧星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当时的IOE、联想等信息化建设企业,都相应成立了团队去做智慧城市。但在那个时刻,大家对于什么叫“智慧城市”其实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从2008年开始,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十年前,大家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绿色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园区等等,方兴未艾,但基本上都是玩房地产、玩概念。这些项目投资都非常巨大,但做了很多基础的计算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基础建设、架桥修路的事情。
到了2017年,尤其数字中国大会开幕之后,一个新型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潮流开始了,大家发现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更多地是从应用、从用户的角度去入手。在未来的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定会成为整个信息化建设当中最大的趋势性的亮点。
大家也可以看到,从前年开始,国内主要的厂家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上的投入有多大。
比如阿里巴巴的ET城市大脑,腾讯的数字城市超级大脑,百度的AI City,华为的智慧城市神经系统“孪生城市”,京东的城市计算,平安科技的智慧城市云,科大讯飞的讯飞超脑,浪潮的智慧城市大脑等,基本上主流的玩家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上都有非常大的布局。
明略科技在这个过程中有非常多体会,我们follow腾讯的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几个主题,希望把城市建设成为 “五型”城市 :感知之城,体验之城,生态之城,开源之城,创新之城。基于这样的“五型”的智慧城市建设,明略有一个总体的建设思路: 智慧城市“3143”整体框架 。
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的新型三网融合,在底层打通所有的通信系统和数据系统;
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城市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大数据服务,统一的人工智能服务,统一的支付服务、身份识别服务、位置服务、视频服务等。
是服务于四大应用领域:数字产业、数字民生、政府治理、城市管理;
是服务于三个对象:政府、企业和民众。
智慧城市初期的三个博弈
回过来说,在过去这些年,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遇到了哪些博弈的问题?
第一个博弈 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趋势和落地模式间的 执行博弈 。从产业趋势到行业落地,对整个企业组织架构的要求很苛刻。
当年IBM在中国成立了smart city团队去落地智慧城市建设。但是当时就发现了问题,产业趋势跟行业落地有什么关系?比如说智慧城市是一个产业趋势,但是跟公安团队有什么关系?跟教育有什么关系?互相很难打通,为什么?因为整个组织架构和落地模式之间的博弈没能解决。
第二个博弈 是产品交付和服务交付之间的 交付博弈 。
我本人经历过一个非常痛心的案例。我们给某个城市的地方政府画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图景。但是之后对方告诉我们,你们的东西我用不起来,因为你们的东西没有达到描述的那个图景,我们说那是因为给你的是一些基础架构,你需要把它建好。他问那谁来给我建好?对不起,我也不知道谁来帮你建好。但这从商业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这种博弈就是产品交付和服务交付的博弈,这个博弈直到今天为止还是存在的。我过去十几年观察一些企业,发现有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凡是一些所谓成熟型企业,尤其是国外的一些企业,喊的都是提供服务,但其实扔了一堆东西就走了。而国内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说提供产品,但其实在过程当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保姆式服务。
第三个博弈 是长期的价值提炼和短期财务模型之间的 模式博弈 。
比如说某政府准备斥资十个亿去建设智慧城市,但是每年只能付1.5亿,分8年支付,但是这个项目需要3年建成。这意味着什么?一个价值十个亿的项目,3年建成,分8年支付,就要求企业带资进场。虽然按照8年算下来,企业总体是盈利的,但是企业的财务模型允许这么做吗?这种财务模型对很多企业是有非常大的挑战。
智慧城市当今的三个挑战
从企业视角,新型的智慧城市建设当中遇到哪些挑战?
明略科技在构建基于AI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吸取了很多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的经验和教训,首先构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一个框架体系。
基于这套框架体系,能够支撑和很好的控制各种类型的应用,各种有弹性的场景。但即使是这样,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战,在此跟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个挑战 是 选择挑战 。
每个企业看待智慧城市的大潮流的时候,都会讲自己的宏观愿景是什么。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微观路径,怎么能够从企业所擅长的微观场景,走到宏观的愿景,是真正PK能力的时候。
各个企业都会谈大脑,但是没有一个企业会谈自己的大脑是怎么养成的,只有培育大脑的过程。谁培育得好,谁落地得好,才能够让大脑在实际应用中产生出真正的价值。
举一个小例子,比如说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首先会打出一张8+1的图景,八个主题,一个全息图,基本上这样的一个模式。民生的主题,环保的主题,安防的主题,财税的主题等等八个主题,每个主题下面都有特别复杂的维度。谈到搞智慧城市建设,从哪个主题入手?如何理解这个主题 ?如何用AI的技术使这个主题做的比原来更好?
在这个挑战下,就对企业实际的落地能力提出了很重要的挑战:企业到底怎么从微观场景走到宏观愿景。
第二个挑战 是 产品挑战 。
现在的产品跟原来的产品有很大的区别,原来的产品是标准化的产品,现在的产品更多的是场景化的产品,尤其是基于AI、大数据技术的产品,这种产品弹性比较高,边界很模糊。
BAT因为是用自己的技术,有能力溢出,所以很多地方都是BAT自己在做。但是如果普通企业被集成,需要赋能于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要达到你的水平。所以在这个阶段,尤其在大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这个产品的挑战,作为一个企业,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产品,跟过去不太一样了。
微信里面有一个产品,叫做视频110,通过微信可以直接报警。好处是首先定位准确,微信报警之后你的地址会直接传过去,周围的场景也会记录下来,这个产品是非常好的一个场景化的产品。
另外一个场景是把视频110移植到视频122,两者融合。比如大家开车遇到一些小的剐蹭,你可以用视频122把车祸或违章现场回传。所有的拍照、理赔等等,当时就已经通过视频122实现了。
这种产品都是我们跟用户的碰撞中做出来的,就是基于AI环境下,在新型的智慧产业建设过程当中,出现得越来越多的产品。这种产品的边界和标准化程度,随着技术迭代也会逐渐地提高,是可以实现被集成的。所以我们在这过程当中会遇到真正的产品挑战,就是怎么用产品去定义场景的挑战,哪个企业解决得好,哪个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快。
我的总结是:用交付的思维去面对,用产品的思维去收敛,场景即产品。
第三个挑战 是 规模挑战 。
每个企业,尤其拿了融资的企业,每次被问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什么时候实现规模性盈利?但是追求规模和技术迭代、产业迭代之间是有矛盾的。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设想:“ 有限做大,无限做多 ”,刚刚提到明略构建了一个标准化的架构,用这个架构去支撑各种各样弹性的场景,我们是希望用这样的组件式的架构去助力于生态,通过这些组件带来的能力去支撑我们的重点工程。这个就是我们所提到的从企业视角去解决规模问题,用“无限做多,有限做大”的方式。
智慧城市可能的三个尝试
第三部分分享一下明略科技现在做的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明略科技董事长、CEO吴明辉提出一个理念:基于AI的驱动,AI建设的三步走:第一部是实现 数据在线 ,第二步实现数据的 分析洞察 ,第三步是实现 闭环智能 。
国内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但即使是这样,整个数据的环境也没有达到良性循环的阶段,大量的冷数据、裸数据都没有很好地被使用,所以第一步是希望把这些数据都唤醒;第二步,把这些数据分析挖掘之后,从中产生一些认知;第三步才能够实现整个智能的闭环。这个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以及其他具体的case中的一个指导性的方针。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来分享一下明略做的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第一个尝试 是重视 末端体感 ,构建敏捷的服务单元。
为什么BAT的产品经理相对比较值钱?因为BAT最初并非是服务于企业、服务政府,腾讯云、阿里云最早是服务于自己。所以BAT的产品经理有一个先天性的优势,当他们打造这些产品的时候,首先给自己人使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摸爬滚打,有很多的实战经验。当这些产品有技术溢出了,再用于服务政府,服务大企业。这样产品经理便有了真实的体感,即对产品的真实的支撑能力有体感,也对选择产品的用户有体感。所以这样的产品经理既具备了技术实现的能力,又具备了商业的体验和眼光,相对来讲就比较值钱。
明略科技在服务的过程当中也会借鉴这样的经验,在服务用户时,会采用行业专家+技术专家+后勤补给这样三位一体的模式,去服务于特定的用户,构建敏捷的服务单元。既有磨合客户需求的专家,又有负责产业落地的专家,又有对资源比较有驾驭能力的专家,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最有效的落地。
第二个尝试 是 整体交付 ,我们提出一个理念,叫做“恒温交付”,跟传统的交付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今天早上我看到Palantir的一个新闻,Palantir拿下了美军的八亿美金的整体建设。Palantir是解决客户最难的问题的企业。所以在整个交付过程当中,我们是需要做这种弹性的交付,有温度的交付,可以生长的交付。
第三个尝试 是 用户体验 ,我们追求“完全用户体验”。
我们关注的是真正的用户,乃至于用户的用户。比如说腾讯最著名的粤省事小程序,通过粤省事可以办理多项民生服务,粤省事小程序一天上线点击量一千多万次。所以Pony说现在是产业互联网的阶段,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政务内网、工业互联网等,已经达到了消费互联网那样的体验,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把这些用户给激活了。
这是我们的几个尝试,谢谢大家。
*量子位将陆续整理嘉宾分享实录并发布,欢迎大家关注 量子位 获取。
量子位AI+系列沙龙 是量子位推出的“AI+行业”落地主题活动。每期邀请数家行业领军企业现场分享及讨论,以线下沙龙+线上社群结合的方式开放给行业从业者,进行研讨与交流。
欢迎大家关注量子位AI+沙龙,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联系我们,微信:qbitbot7
中关村壹号 位于中关村科学城,以“硬科技”(人工智能)为产业主导方向,链接AI领域龙头硬科技企业,并未企业提供全面创新服务,满足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为企业打造全维的产业生态。
— 完 —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