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 (北京仿生机器人)

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 (北京仿生机器人)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衡宇 来源: 量子位

255万奖金,“机器人101”海淀落幕

任务开始——来不及了,快跑!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穿越重重阻碍地跑!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振翅高飞地“跑”!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加速冲刺地跑!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不得了,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仿生机器人们要跑出苏炳添百米9秒83的成绩,还不指日可待?(doge)

而且它们的奔跑不同以往,“奔跑”也只是它们使出浑身解数的一个剪影。

更准确地来说,它们 在北京海淀,用亮实力、秀肌肉的方式,参加了一场属于仿生机器人们的盛会。

五位院士权威坐镇,101支企业/团队,带着精心研发的人形、多足、具身以及其他形态各异的上百种仿生机器人,踏上了这场为期五个月的激烈角逐之旅。

从初赛到复赛,最终有52支创新团队的56款仿生机器人生决赛。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海淀区,这片始终涌动着科技创新激情与活力的热土,再次凭自己独有的魅力成为焦点。

最终,就在昨天,全国仿生机器人行业的顶尖专家学者出席的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们迎来开奖时刻。

会上还开展了系列论坛,聚焦仿生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技术创新、产业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推动“人才、项目、产品、技术、市场、资本、空间、服务”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全面对接,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海淀区,以集科技智慧与人类梦想于一身的仿生机器人为载体,再次向世界展示了科技创新的无限魅力与广阔前景。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特征而设计的机器人。

因为融合了AI、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前沿科技与机器人技术,能在结构设计、运动控制技术与交互能力方面不断突破,这个炫酷的物种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海淀最为重视的产业之一。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海淀要以“竞技仿生•创新未来”为主题,举办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又为什么要以大赛为点,铺开一场仿生机器人大会——

这既是贯彻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任务部署,有效推动海内外机器人领域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集聚,助力打造机器人行业人才和产业发展新高地。

也是汇集全球顶尖的仿生机器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各创新团队,聚焦机器人领域全球前沿态势,共同竞技、展示和交流仿生机器人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27日上午,大会主论坛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敏的致辞中拉开帷幕。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则在发言中回顾道,海淀区持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设置100亿中关村科学城成长基金,构建了母基金+直投基金+政策型基金的整个布局,助力具身智能企业的发展。同时实施“海英计划”“星火计划”等,做到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诚用才。

以本次大赛为契机,海淀将持续围绕具身智能创新路径、应用场景、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持续布局,强化区级政策和资源要素的供给。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现场举行的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成果展示、颁奖典礼是最受期待的环节之一。

本次大赛分为四个赛道——

大赛总奖金池为255万元,3个主赛道每个赛项分别进行排名选拔单项赛优胜团队,设置一、二、三等奖各1名,分别给予奖金15万元、10万元、5万元。

为保证大赛的专业性和公平性,大赛组委会设置专家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

其中,刘宏院士为大赛专家委员会主席,丁汉院士、王耀南院士、于海斌院士和张建伟院士为专家委员会联席主席,以及20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大赛专家委员会,负责各赛道规则制定及评审,参加评审和裁判工作,核定大赛成绩。

3D建模精准识别五官,机械臂控制刷子完成各式妆容,多手指协调精准按下琴键,机械手灵活弹奏钢琴曲……

大赛奖杯花落谁家?大会现场逐一揭晓: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在人形机器人赛道, 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获得竞速赛和障碍赛第一名,灵宝CASBOT轮臂人形机器人团队获得作业赛第一名。

二等奖方面,上大上理海纳双星队获竞速赛第二名,浙大悟空队获障碍赛第二名。三等奖中,灵宝CASBOT双足团队获竞速赛第三名,逐际动力浙大团队获障碍赛第三名。

第四至六名中,浙大悟空队获竞速赛第六名,NOETIX Robotics获第五名,逐际动力浙大团队获第四名;机器猫梦之队获障碍赛第六名,北京有怡科技获第五名,北理工越岭风行队获第四名。

多足仿生机器人赛道上, 泰山压顶队获竞速赛第一名,浙大APRIL机器人团队获障碍赛第一名,北理工仿生机器人团队获任务赛第一名。浙大绝影队分获竞速赛和障碍赛第二名。

具身大模型赛道中, 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和江淮具身智能队分别获得工业场景和家庭场景第一名,江淮具身智能队和小初机器人分获工业场景第二、三名。

全能优胜奖 由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人形组)、北理工仿生机器人团队(多足组)和江淮具身智能队(具身大模型组)获得。

其他仿生赛道创新优胜奖 授予了行思无界科技、北航生物飞行与仿生飞行器团队、南航仿壁虎机器人团队、豹鲂鮄探索者队和机器猫梦之队。

创新能力优秀团队奖 则颁给了松延动力、Steel-SpiderBot、触握未来、月泉仿生、绳灵之手、仿蚯蚓式微型管道机器人团队、跃蝗翔影、灵宝CASBOT仿生灵巧手团队、MRS张拉机器人队和百变机构团队。

大放异彩的海淀故事

大会论坛旁的展区,部分参赛团队的机器人在这里开整花活。

不少企业代表表示,通过大赛平台,他们看到了仿生机器人在医疗康复、智能制造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潜力,也洞悉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中的瓶颈所在,获得了很多启迪。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值得一提的是, 获奖团队中不少成绩斐然的队伍,都是土生土长的海淀新力量。

譬如尽管成立时间还不足一年, 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灵宝CASBOT机器人 的两支队伍,就在人形机器人赛道斩获两个奖项(轮臂人形机器人团队获作业赛第一名、双足团队获竞速赛第三名)。

同时,灵宝CASBOT还拿下了具身大模型赛道工业场景第一名、创新能力优秀团队奖,可谓奖杯拿到手软。

该团队先后研制出灵巧型和重载型系列人形机器人整机系统,具备多地形稳定行走、高速拟人奔跑、高频跳跃能力等超强运动能力,适用家庭、工厂、野外、特种等各种应用环境。

逐际动力浙大团队 的双足机器人P2,也在人形机器人障碍赛中斩获佳绩——这家集结近100人、研发人数占比超过80%的公司,也有分部在海淀“落户”。

海淀学界力量同样在大赛中有不俗表现:

北理工仿生机器人团队 (多足组)拿下全能优胜奖, 机器猫梦之队 北航生物飞行与仿生飞行器团队 拿下其他仿生赛道创新优胜奖。

这些取得佳绩的公司,正是海淀区无数成绩斐然的大小团队奋进的缩影。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一直以来,提到海淀,人们脑中总会闪过科技创新发展高地等形容,这样的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近两年间,海淀区敏锐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一头扎进AI大模型浩浩荡荡的浪潮和各类机器人、具身智能的蓬勃发展势头。

一批聚焦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场景拓展、产业化服务的新平台在此集中落成,海淀的吸引力辐射向全国乃至全球。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

要论今年在国际上最出圈的国产人形机器人,被大力推搡也不跌倒、能全球首个原地后空翻的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宇树Unitree一定在名单之上。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CTO王兴兴就在会上演讲分享时提到, 不久之后,该公司就将在海淀区开设新的公司分部。

中国仿生机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机器人看海淀

要问为什么?

或许是创新创业氛围、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开放的创新生态、专业的服务与孵化平台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摇篮。

实机登上长城的星动纪元,在这里探索大模型端到端技术提升机器人智能性和通用性;在中关村科学城等一系列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银河通用机器人等公司主要采用合成数据用于训练和泛化模型,积极探索康养医疗、科研教育、家庭等场景应用,朝着“服务千行百业、千家万户”的愿景不断前进……

主论坛上,从多位海淀企业代表嘉宾的口中,不难感受到 一个更加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机器人产业新篇章,正在海淀区徐徐展开

领航者,仍在加码布局路上

一句话:

领航先行的海淀,要敞开更大的怀抱拥抱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海淀也希望携手活力满满的新鲜血液更快更准地把握这种趋势。

为什么敢定义海淀是领航者?

先来看这样一组最新数据:

创新无止境,攀登新高峰。

作为科创领头羊,当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浪潮汹涌而来时,海淀区仍在持续加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培育应用场景,谋划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

以“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精神为引领,海淀先是紧随大模型时代的步伐,紧密追踪科技发展趋势与时代潮流,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且深入地进行了布局

仅仅以过去一年为例,《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陆续出台;2024年8月,2024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大会又重磅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率先在全国建成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率先在全国建成首个人工智能应用加速器,将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为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第一城。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强化底层技术攻关和算力、数据等关键要素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从人才、孵化培育、资本、国际合作等多维度完善产业生态环境,加速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面对机器人、具身智能的浪潮,这个区域一贯的顺势而为——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具身智能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在工业、医疗、商业乃至日常生活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新趋势不仅意味着新变化,也将有新红利。 海淀区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基础最好、研发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为海淀区具身智能产业按下加速键。

在今年4月,海淀区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率先发布了具身智能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

下一步,海淀区将积极打造具身智能集聚区和“政策-投资-空间-场景”全要素发展生态,力争到2026年,初步建成全国具身智能原始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新高地和产业加速集聚地,成为国内参与全球具身智能竞争的核心力量。

更不可忽视的一点,作为中国科技强大心脏,这里汇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顶尖高等学府, 这些学术殿堂既是知识的源泉,也是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

与此同时,全国最顶尖的众多高精尖的科技企业也在此汇聚 ,它们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转化,从人才培养到产业应用,这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企业的技术创新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可以说,在占尽无可取代的天时、地利、人和之后,从年头至年尾密集排布的高规格的国际会议论坛,含金量十足的专项扶持,无不传递着这片创新热土的满满决心——海淀,从来不负“中国硅谷”之名,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最令人振奋的现实应用,无不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当然,从“中国硅谷”到全球人工智能高地,征程未有穷期,奋斗永不止步。

下一个风口,下一个高峰,领跑未来的脚步永不停歇。

加强科技创新领导地位,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吸引和培养人才,增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海淀一直在路上,并将持续领航。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