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如果您已经熟悉互操作性协议引入的代币框架如何运作的内容,可以直接跳到比较分析部分。
引言
发行代币过去很简单:您只需在以太坊上部署它,因为那是所有活动的核心——用户、交易者、资本和流动性。如今情况复杂得多。流动性分布在比特币、以太坊、L2、Solana 和其他链上。那么,您可以在哪里发行代币呢?没有简单的答案。
但如果您不必仅选择一条链呢?想象一下一个能够在任何地方使用的代币,能够在整个加密经济中顺畅流动。
多亏了互操作性协议(也称为桥接),现在可以在多个链上发行统一市场的代币。这创造了无国界的流动性,简化了代币发行者的操作流程:更多的流动性、更大的接受度和更强的网络效应——而不必担心碎片化带来的问题。基本上,这就像拥有一个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的全球银行账户,整合到所有 DeFi 生态系统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不同互操作性协议提供的领先代币框架。我们的目标是评估它们的独特特性、优势和折衷,以帮助团队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以发行原生多链代币。 我们将研究以下框架:
让我们开始吧。
代币框架的运作方式
代币框架主要有两种方式,具体取决于您是将现有代币变为多链代币,还是从一开始就推出原生多链代币。
销毁与铸造:用于原生多链代币
当一个代币从第一个日子起就在多个链上原生发行时,它的供应分布在这些链上。当代币在不同链之间转移时,它们会在源链上被销毁,并在目标链上被铸造,从而确保总供应始终不变。
把它想象成一个账务系统(正如许多互操作性团队所解释的)。这里有一个例子:考虑代币 X,总供应量为 1000 个代币,根据需求在五条链中分配:
如果用户将 50 个代币从链 E 转入链 A,这些代币会在链 E 上销毁,并在链 A 上铸造。更新后的分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