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见证了 TON 生态系统的爆发式增长,包括 Notcoin、Dogs、Hamster Kombat 和 Catizen 在币安的上线。据传,这为各大交易平台带来了数百万新的 KYC 用户。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这实际上是近年来区块链最大规模的应用。但问题在于,接下来该怎么走?
尽管用户数量庞大,但 TON 的锁仓总价值(TVL)仍然相对较低,而且我们并没有看到许多 DeFi 协议的涌现。这也引发了人们对 TON 链上用户价值低及其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担忧和争论。
然而,在本文中,我们想简要讨论 DeFi 背后的一个重要概念——「原子交换」以及 LayerPixel(PixelSwap)正在解决的问题。一方面,DeFi 的最初成功可以追溯到以太坊,它成为了 DeFi 应用和智能合约的基石。另一方面,异步区块链的兴起,如 TON,也为 DeFi 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可组合性方面。
1、DeFi 的简要历史
DeFi 生态系统在「DeFi Summer」期间蓬勃发展,主要集中在以太坊上。开发人员利用了以太坊生态系统,智能合约作为基础构建块,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性为去中心化金融应用和服务的迅速蔓延提供了必要的网络效应。
以太坊的组合性范式使各种 DeFi 协议以创新方式相互交互。原子交换、闪电贷款、再抵押和借代平台等关键金融基元展示了不同应用如何可以相互叠加在一起,创造复杂、多功能的金融产品。
随着 DeFi 的成熟,以太坊同步模型的局限性 — 主要是关于可扩展性和高交易费用 — 变得越来越明显。这激发了对探索新区块链架构的兴趣,比如异步区块链,它承诺解决一些这些固有限制。
2、异步区块链:一个新的范式
以太坊传统模型是同步的,维护一个单体状态,在这里每个交易都按顺序处理。另一方面,像 TON 这样的异步区块链采用了一种 actor 模型方法。这种转变导致了几个基本结构上的差异:
以太坊 — 同步区块链(单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