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18个月搞出聚集全球5000余位开发者的操作系统开源社区 (如何用18个麻将搭建一个房子)

如何用18个月搞出聚集全球5000余位开发者的操作系统开源社区 (如何用18个麻将搭建一个房子)

音量
网页全屏
全屏

短短 18 个月,全球 5000 余位开发者加入 openEuler 社区

2019 年 12 月 31 日,正式开放源代码。彼时,可能还没有人预想到 18 个月之后,openEuler 可以吸引到全球 5000 余名开发者参与贡献,在全球 1000 余个城市有上千万的点击关注,并在金融、通信、电力等行业进行了广泛的落地应用。毕竟,在操作系统领域,即便是活跃度广受全球认可的 Linux Kernel 社区,其历史贡献大概也就 3 万左右,活跃贡献在 1 万至 1.5 万之间,openEuler 社区在 18 个月的时间就吸引到了全球 5000 余名开发者参与贡献,这个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

采访中,江大勇表示,整个社区在过去 18 个月的进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一是技术层面,自开源以来社区基本遵循每 6 个月出一个版本的规划,目前已经发布的三个版本分别是 20.03LTS、20.09 和 21.03。其中,20.03LTS 是长周期版本,也是被众多 OSV 和合作伙伴所广泛使用的社区版本。20.09 和 21.03 则是两个创新版本;在广大开发者和生态伙伴最关心的软件包数量上,目前社区已经积累了 7000 余个,较开源之初增长了 3 倍之多;SIG 组的数量从最初的不足 30 个发展到现在的 80 多个,其中超过 60% 的 SIG 组均是由非初创企业发起。

二是生态层面,截至目前已经有 70 余家多行业、多类型的企业和组织加入 openEuler 社区,覆盖了主流芯片、硬件、板卡、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厂商及部分研究机构和高校,秉持着开源、开放、合作的原则,保持技术持续创新,整个 openEuler 社区生态已初步建立。

三是商业层面。对一个社区而言,仅有技术和生态是没有闭环的,也很难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 openEuler 在国内的商用部署已经超过 15 万套,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中。部分基于 openEuler 做商业发行版的生态伙伴已经开始盈利,这对社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生态、商业形成正循环,openEuler 社区在过去 18 个月迸发出的活力得以远超预期。

立足中国、融入全球

如上文言,openEuler 社区已经吸引了全球 5000 余名开发者的加入,但其全球化的进展远不止于此。在 openEuler 社区成立之初,就明确了 openEuler 面向多样性计算的定位,以及整个社区要成为“立足中国、融入全球”的开源社区。

因此,openEuler 社区广泛与全球繁荣的开源社区交互,比如业界流行的 Linux Foundation、CNCF、Linaro、Eclipse 以及国内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除中国之外,社区还在俄罗斯等地建立了镜像网站,当地第二大的操作系统厂商已经基于 openEuler 做了自己的商业发行版。采访中,江大勇透露,广大开发者很快就将在社区网站上看到俄文版本,未来社区还会推出德文版本,让 openEuler 真正成为全球开发者的技术创新平台。

18 个月以来,全球开发者的持续贡献是对 openEuler 社区的认同和肯定。江大勇表示,从社区反馈来看,面向多样性计算的操作系统普遍被需要,并且这种趋势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

“如今,我觉得 openEuler 社区已经走到社区协作发行的阶段,未来基于 SIG 组的方式将会有更多创新出现,真正解决开发者、生态伙伴和行业客户的诉求。未来 3 到 5 年,我们期望 openEuler 社区可以发展为拥有千级企业、万级开发者、百万级用户的活跃、繁荣且充满创新的社区。”

开源治理独辟蹊径,openEuler 社区如何做到“热闹非凡”?

在运营一个活跃的操作系统类开源项目的社区上,全球并无太多经验可循,openEuler 社区又是如何将这条看似孤独的路走得热闹无比的呢?

当今,开源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开源文化流行,开源项目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也看到无数的开源项目逐渐衰落,被人遗弃,被人淡忘。想让一个开源项目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开源项目维护、开源社区运营治理无疑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虽无太多经验可循,但经过 500 余天的社区建设,openEuler 社区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SIG 组是 openEuler 社区技术创新的源泉,其组建和发展也是 openEuler 社区开放治理机制的体现。从开源到现在一年时间,openEuler 社区 SIG 组的数量已经增长到 80 余个,类别和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丰富。其中有些领域可能与操作系统并不强相关,但只要有助于“把 openEuler 用起来、用的更好”,社区就会鼓励大家去尝试,这样一来,openEuler 的应用场景才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目前,openEuler 社区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理事会、秘书处、技术委员会、用户委员会、品牌委员会五类关键角色。理事会成员对社区做了很多赋能,从开发者培训到社区规划、设计、开发、验证及最后的营销,将自己的能力全面开放给社区伙伴,帮助他们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要成为理事会成员,可以通过秘书处进行申请,目前还都属于邀请制,现有理事会成员将共同探讨哪些新成员的加入可以加速社区的发展。身为理事会成员,最重要的是需要认同社区的文化,并愿意为之推广、传播和贡献到社区,共同将 openEuler 社区变成开发者最喜欢的开源社区之一。

技术委员会通过双周会议的方式,讨论决策社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这些会议可能是线下的也可能是线上的;品牌推广委员会和用户委员会在各大城市建立了 City Group,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技术传播、布道等工作。通过这些组织形式,社区可以快速将开发者和企业组织在一起,共同参与社区的发展。在本次 openEuler Developer Day 2021 大会期间,openEuler 社区对参会嘉宾开放了技术委员会、用户委员会和品牌委员会的工作会议。对于这一举动的意义,江大勇表示线下会议会优先邀请社区里面贡献和影响比较大的参与者,这也是社区赋予开发者的一种权益。“我认为,要想对一件事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最应该做的就是走近他,只有走近才能了解,而只有走进 openEuler 社区,才能真正了解它的文化、运营模式、想做的事情、对自己有价值的地方。openEuler 社区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点,只有双赢或者多赢才能让社区走得更加长久。”

此外,openEuler 社区还设有基础设施运营组,不断优化开发测试平台,让开发者更容易使用。

至此,整个 openEuler 社区生态链基本建立完成,未来更关键的是深度运营,让用户越来越多地在核心业务中使用 openEuler,这将是未来社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计算架构变革的黄金十年,openEuler 希望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每一位参与者和组织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地方,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底座已经搭好,企业和开发者只需要基于底座进行构建和创新。开源社区的这种协作模式未来一定会成为社区高效协作和软件开发的主流方式。”

走进社区,走近开源,才能真正了解开源的价值

“对于开源,大家可能有很多误解,比如开源的安全性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只有一个方式,就是走进社区,走近开源,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知道它的优势和劣势。”

采访中,江大勇对 InfoQ 表示,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都是一种实现方式。当前阶段,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应用百花齐放,这种情况下采用封闭式开发很难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开源是最合适、适用场景最广泛的方式。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开源技术软件有着客观的市场需求。从研发角度来说,产品只有贴近市场,才会更高效、更准确。

根据 GitHub 此前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第二大开源贡献体,据估计,至少有 1000 万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为开源贡献力量。从纯粹使用开源到局部创新,未来中国的软件开发群体极有可能成为创新的主体,但当下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对于开源的认知,目前仍有很多开发者认为开源等于免费,这种观念是需要长期耕耘去改变的;其次是正版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软件价值的认知还存在不足。未来,相信政策会更加支持开源软件的开发,在产学研的结合下,开源的小苗一定能茁壮成长。

谈及在开源方面还需要做的努力,江大勇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以客户为中心。最根本的是解决客户的问题和痛点,满足客户的需要;第二,在技术创新上面向未来。仅仅解决现有问题是不够的,要以终为始的去看未来客户需要什么,现在就要准备什么;第三,在生态上提高效率。社区提供开源开放的方式,使得从用户,到开发者,再到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共同商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快速迭代。以往的反馈时间可能是以年为期,现在可以月或者周甚至天为期。这样的加速度会让社区更繁荣,更快满足客户需求。

众智行远,共创操作系统行业的价值。作为 openEuler 社区的理事长,江大勇反复强调,希望 openEuler 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平台,能结合行业客户的需求痛点,解决现在甚至未来 3 到 5 年乃至 10 年的问题,完成一些对全球企业和行业产生价值的项目。

“有千家企业,万级开发者,百万级用户加入 openEuler 社区,原计划 3 到 5 年实现,现在来看很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这一天会很快到来!”谈到对 openEuler 社区的愿景,江大勇满怀憧憬地说道,“这一天到来之后,不仅社区繁荣了,而且对行业、产业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有价值,我觉得能参与到 openEuler 社区整个的成长过程,会是我们一辈子值得回忆的事情。”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