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卖掉自己创立的企业经常是一个励志故事,而如果这个企业是他念大学的时候办的,听起来就更厉害一些。
但 The Exit Game 日前报道的这家公司的创业史尤其不一样,因为这一位创业者搞的是人工智能,他之前却是医学院的学生,机器学习技术是他现学现用的。这位创业者名叫 Qasim Munye。
早期项目
Qasim 这人很活络。14 岁的时候他就在 eBay 卖电商优惠码了,每个码 1 英镑,当时差不多人民币 10 块钱。他通过卖码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7 岁时,他又开始卖 iPhone 手机壳。那时候他干的事情和淘宝上一些新卖家是一样的,就是设法提升自己的排名,然后完全不进货,每次收到订单就从另一个卖家那里订货。
很快他一天就要收到 60 笔订单,每次复制粘贴订单信息的活他也懒得干,所以找了个脚本自动完成任务。为了不出问题,每次运行脚本的时候还得盯着点。就这样他赚到了医学院的第一年学费。
19 岁的 Qasim 赶上了移动浪潮,他也想搞点事情,于是在 Youtube 上自学了 Android 编程。然后他写了个游戏名叫 Beat30,又在 reddit 子版自己写了点软文,下载量很快飙升到了一万次。特朗普总统上任后他又借机做了个网站名叫 HowLongUntilTrumpLeaves.com,给总统任期倒计时。他还做了个机器人,有哪位知名政治评论家在 Twitter 或 Facebook 上发言就把人家的帖子自动转自己网站上。这个网站很快走红,他趁机把它卖了,又付了一笔学费。
Shortly:短篇小说应用
在医学院二年级的时候,他发现了 Writing Prompts 这个 reddit 子版,并迷上了在里面看别人写的故事。他又做了一个名叫 Shortly 的应用,应用会根据用户的可用阅读时间来推荐故事。他故技重施,这个应用又火了。到这一步时,他有点迷茫,就加入了学校的一个孵化器,名叫 Kings20。
两年时间里,Shortly 下载量达 5 万次,推荐了 1 百万个故事,在 App Store 里曾被推荐为当日应用,而且是 App Store 讲故事应用百强。
Shortly 的界面很简单,你有几分钟空闲就点一下,它就自动给你推荐故事
Shortly:你的 AI 写作伙伴
其实运营这个应用,没花 Qasim 多少时间,其他空闲时候,他就开始钻研各种创业情报,比如 Paul Graham 的文章、创业企业电台、Y-Combinator 视频什么的。他对机器学习特别感兴趣,但问题是他是学医的,专业跨度很大,所以他就用早晨上学路上的时间学机器学习课程。
他开了一家初创公司,很快一年过去了。Shortly 的用户越来越多,开始有了小社区,开始有人想在里面写故事,这成为了 Qasim 的下一个机会。于是,他为 Shortly 增加了自己写故事分享的功能。
之后不久,2020 年 6 月,OpenAI 发布了著名的 GPT-3 模型,这个模型写英文的水平比很多人类都强。之前 Qasim 就了解过旧版模型,所以早早申请了内测资格,用的是 Shortly 公司的名义。
然后,他把 GPT-3 整合进了 Shortly,做了一个新功能叫 Write for me。这个功能可以自动分析用户写过的内容并生成一段新的文章,简直就像魔法一样。他又在 reddit 上发帖宣传,结果很快有 10 万人好奇地涌进了应用。这下 Shortly 成了以写故事而不是读故事为主的应用了。
他参照 Paul Graham 的文章建议,开始不断听取用户的反馈并快速迭代,集中解决产品核心问题,深入研究 GPT-3 和 AI 技术。他发现给 Shortly 引入其他 AI 特性也挺简单。最后 Shortly 演变成了一个个人写作助理,帮助作家们在才思枯竭的时候打开思路。
很快 Shortly 就成了初创公司里面少有的赢家。他的产品命中了市场空白。年轻的初创公司在快速增长期每周增长 10%,但 Shortly 每周平均增长 20%——他的收入每个月都能翻倍。
在 Shortly 开始收费 8 个月后,按月订阅的用户就超过了 3000 名,这简直是梦幻般的成长。而且名利场、Vice 等大媒体和很多 YouTube KOL 都主动宣传 Shortly,TikTok 上也有很多人提到 Shortly 的事情。Qasim 好好利用了这种病毒营销手段。
Twitter 上的意外消息
大约在 2021 年春天,Qasim 收到了他的一位直接竞争对手,Jasper(当时还叫 conversion.ai)的首席执行官 Dave Rogenmoser 的消息。
GPT-3 催生了人工智能写作助手市场,大把资金涌入,很多企业都在尝试。Jasper 的另一个竞争对手 Copy.ai 拿到了红杉资本的风投,Jasper 也筹集了一大笔投资,开始攻城略地。之前他们已经收购了一家名为 HeadLime 的对手。这次 Dave 的意思也是要收购 Shortly。
之前 Qasim 没想过卖掉公司的事情,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平衡创业和医学生学业上了。于是他联系了自己的交易顾问 Ismail Jeilani,后者是 LiveLink 的 CEO,擅长推销和筹款。Ismail 开始帮 Qasim 为 Shortly 的未来做打算。他们列出了三个选项:
如果他筹集资金,他将不得不扩大公司规模,建立团队,招聘管理、运营、工程、营销人员。他知道这种事情没那么轻松。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产品还得建立技术壁垒。Shortly 的产品体验完全依赖于 GPT-3。他知道它有优点更有缺陷,但不知道自己是否愿意开发能够弥补缺陷的技术。
虽然 Shortly 取得了成功,但终归只是他的兴趣产物。他喜欢人工智能,希望尽可能探索这项技术的边界。他真的想在接下来的 10 年里帮助企业写出更好的文案吗?
出售公司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但只要是谈判就得有筹码,他的筹码恰恰就是放弃出售的底气。所以不管他愿不愿意,为了这笔交易他都得开始找投资。如果 Qasim 能够从外部投资者那里获得高估值,公司就能卖更多钱。
Shortly 的收入很好,意味着公司是 A 级初创企业,这一级别的公司估值一般超过 1500 万美元,因为它们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Ismail 开始将他介绍给潜在的投资者。
交易进入了严肃阶段
Qasim 回复了 Dave,说他有兴趣讨论“合作”,还说他正在积极为 Shortly 寻找投资。
Jasper 刚刚收购了 Headlime,所以所有流程都轻车熟路。他们也在使用 GPT-3,对相关成本也很清楚,看起来交易很快就能完成了。当然 Jasper 要做背调,结果惊奇地发现自己要收购的公司老板是医学院的一个自学成才的人工智能爱好者。
Qasim 也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Shortly 擅长长文写作,竞品用户会因为这个跑到 Shortly 这里来。
Jasper 先报了个意向价格,非常接近 Qasim 的预期,所以 Qasim 觉得有戏了。他回复说 Shortly 收入很高,公司应该值更多才对。而且他又强调了自己在找投资,有其他选项。最后他报了最终价格,比给风投的估值宣传低非常多。
Jasper 的团队立刻接受了,并开始了他们更深入的尽调。他们要求提供各种指标以及相关证据。那天晚上,Qasim 收到了一份更正式的意向合同。
Jasper 的团队发送了一份意向书(LOI)和一份保密协议(NDA)。现在事情严肃了起来,该找律师了。Qasim 联系了其他做过并购的创始人,并为自己找到了可靠的律师。
双方都希望这笔交易能够快速完成。毕竟 Jasper 刚刚完成了 Headlime 的收购,他们已经准备就绪。他们估计两周内就能搞定全部流程,付清款项。
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这笔交易有很多来回,Qasim 的要求如下:
与此同时,律师们已经着手起草股份购买协议。时光飞逝,每过一周,Qasim 的收入都在快速增长,而他之前同意的估值也变得过时了。
尽管 Qasim 对交易价格很满意,但他的顾问们却催着他提价,因为时间拖延意味着他亏本了。他不得不把医学院的考试推迟到夏天,这样他才能全神贯注地处理这笔交易。Jasper 理解并同意了更高的估值。
协议是在一个月后起草的,但现在双方的来回更多了。这类收购协议都会变成一场“领地”争夺战,律师们试图从各个角度为他们的客户争取利益。但双方都告诉自己的律师不要那么苛刻。
收购于 4 月初开始,6 月款项付清,流程结束。创业圈子里都知道,钱存进银行的那一刻才算交易完成。
接下来:完成学业,继续研究 AI
Jasper 很快接手了 Shortly,Qasim 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完成了过渡。
Qasim 的医学院课程还剩一年,他决定念完大学,成为 Qasim Munye 医生。
他回去继续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工智能领域。他对人工智能的热情和出售公司的做法为他开启了更多机遇。他会见了 OpenAI 的创始人 Greg Brockman,后者将他介绍给了 Y-Combinator 总裁 Sam Altman。两人都为他今后的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Qasim 还在钻研 AI 领域的前沿技术。他喜欢使用大型 AI 模型,探索如何使用它们来创建出色、可靠和可扩展的产品。
Shortly 的成就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无论做什么交易都要给自己找筹码
如果对方觉得你别无选择,那么他们就会挑挑拣拣甚至狮子大开口了,Qasim 的筹码就是找风投,这种成功的初创企业找风投太正常了,而且因为获得投资而放弃出售也非常常见。如果 Shortly 找到了风投,开始大规模发展,Jasper 就可能遭遇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样 Jasper 最佳的选择就是提价收购。
而且找风投也能给自己的公司更明确的估值,就像是找工作的时候用其他公司的 Offer 为自己争取更多薪资一样。如果别人给的估值很高,那么出售时定一个低得多的价格还能显得对方占了便宜,双赢。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常赌必输,如果有人总是赌赢,那就说明他其实没有在赌,背后总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Qasim 每一次创业都抓住了机会,因为他时刻都在紧跟潮流,一旦有机会就采取行动,总是在学习储备知识。这样他很容易快速做出新的东西来,抓住最宝贵的时机。
光有资源不够,你得会用
Qasim 很喜欢问问题,无论是向更有经验的开发人员寻求最佳实践,还是向设计师寻求反馈,他总是在向周围人学习。他不会闭塞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孤芳自赏,而是张开双手拥抱广大的世界,通过与他人互动来汲取新的知识和见解。很多人周围不缺资源,但问题是他们不像 Qasim 这样懂得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你的标签不是你的束缚
Qasim 是医学生,之前他赚外快的时候甚至还是中学生。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医学生就对代码敬而远之。就像扎克伯克在哈佛大学读心理专业时也在写代码一样。
一个人的身份标签并不是他的束缚,不能限制他的能力边界。创新是没有边界的,Qasim 医生同样可以是成功企业的创始人。
也许有一天的午后,Qasim 读着医学书籍时瞟了一眼银行账户的存款余额,身边的屏幕上是新一期人工智能技术课程的页面。
在这样奇妙的氛围里,他会想起多年前十四岁的自己决定在 eBay 上卖优惠码的那一刻。如果当年他犹豫并放弃了,今天他就不会有这样的生活。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