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的兴起,企业级 PaaS 平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与此同时,软件开发商也在不断改进 PaaS 平台技术,持续吸纳创新的软件思想与工具方法,以期为企业提供更优秀的技术底座服务。
InfoQ《极客有约》栏目 就将目光聚焦在可组装技术,并邀请到了来自金蝶中国的苍穹平台与技术规划部首席专家彭璐老师。彭璐老师从苍穹平台的研发实战经验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可组装技术的趋势以及落地情况,并展望了可组装技术带来的创新与价值。本期栏目的对话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回顾。
InfoQ:您日常工作的范畴和经常关注的技术热点主要有哪些?
彭璐: 苍穹平台 是金蝶公司的统一技术底座,也是多种业务的中台和可组装平台。我主要负责中长期技术规划和关键特性的研究和预研、概念系统研发,以及关键特性在客户侧的验证工作。我最早是做企业管理系统,负责大型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实现,主要关注这一领域的技术趋势,以及企业中间件系统等衍生领域。随着技术发展,我也开始关注云计算、AI 和大数据等热点,现在更多关注平台的体系结构与规划主题。
InfoQ:在 Gartner 发布的《2022 年十二大战略技术趋势》中,“可组装的应用”位列其中。但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概念还是相对陌生的,能否请您先做个科普: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可组装应用”?
彭璐: 可组装应用本质上是用模块化的方法来搭建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它:
InfoQ:为何可组装应用在当下如此火爆,这背后有哪些原因?
彭璐: 第一,今天的竞争环境非常复杂和模糊,充满不确定性。这需要企业具有更强的韧性,企业的业务和经营模式需要具备抗打击能力,对黑天鹅事件要能够敏捷响应,敏捷和韧性的诉求就会导向模块化的方法,进而推动可组装应用的流行。
第二,近年来软件技术进展明显,组件化、模块化的基础和通用技术迅速普及。现在业务组件和信息系统的构建也在走向组件化,而大量 IT 系统的使能技术使软件可以更多追求业务层面的组件化、服务化。这些都导致企业的关注点导向组装式应用与模块化的 IT 系统。
第三点,软件厂商在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面对上述客户诉求会逐渐将自身提供应用的范式从一体化转向可组装模式,从而满足客户企业的诉求,提升解决方案竞争力。以金蝶为例,我们正在从单一的产品供应商转向以生态为主,打造立体化产品矩阵的厂商。这种生态诉求也意味着我们的系统不应该是一体化的系统,而应该是可组装系统。
InfoQ:可组装技术同云原生技术有什么区别?
彭璐: 这两种技术是不同层面的。云原生更关注应用本身及应用的开发、构建、运行过程,重点考察应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容器、微服务、虚拟化等云原生技术的能力。
可组装技术更多体现在信息系统的架构层面。应用和应用组件有可能来自不同供应商,可组装技术考虑的是将这些模块组装成信息系统,更关注系统从构建到演化的过程中如何以可组装的方式获得增强提升。
InfoQ:企业在构建可组装应用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彭璐: 从系统视角来看,这样的系统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来自不同供应商,由很多部门的子系统构成整个企业应用的大系统,我们称为系统的系统,或者叫 system of systems。它的子系统往往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生命周期管理也非常复杂。
另外,企业应用不单纯是技术系统,我们有时候称为 social technology,是社会技术系统。它既关注企业内部的组织,也关注企业在应用系统时面对的客户、伙伴、供应商。对于供应商来讲,各个系统也同时具有社会的一面和技术的一面,这些技术和社会系统如何以技术和社会的视角来进行联合优化、相互驱动,也是颇具难度的。
从企业层面讲,复杂系统如何制定建设策略、安排建设顺序,如何处理复杂系统的相关关系,怎样沟通内部用户...这些都是很复杂的挑战。但这些问题不是可组装技术特有的,而是企业信息系统天然的难题,只不过我们现在希望通过可组装方式解决其中一些问题。
InfoQ:组装式应用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各个应用之间的集成标准问题?
彭璐: 现代化的系统都有一些较为通用的接口,更老的系统只能使用数据交换、中间件等比较老的方式,但大多数子系统的集成方式还是相对统一的。相比之下,不同系统使用的不同语义标准会带来更困难的挑战,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典型难点。
不同的子系统之间整合使用,中间可能会存在很多复杂的相互调用关系。在故障排查层面也有一些理论实践,例如统一的日志、调用协议,或者对系统进行网格化设计,可以通过隔离的方式来排除故障。
InfoQ:企业要具备可组装能力需要有三方面的准备:组装式思维、组装式业务架构、组装式技术。这三部分听起来非常抽象,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彭璐: 如果我们把组装式这三个字去掉,可能反而更容易理解。所谓组装式思维,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文化。我们要关注不同的关系人、关注系统的生命周期,要相信去中心化的系统,设法将去中心化的系统和企业的管控治理有机整合在一起。
企业对组装式业务的诉求产生了组装式业务架构。组织、流程、信息、数据通过组装式的视角来搭建,它用的很多方法和以前典型的业务架构也没有多大区别,而组装式技术就是底层的技术支撑,是 IT 系统的骨干。
InfoQ:可组装应用在企业当中的落地情况如何?现在是什么样的阶段?
彭璐: 中国的大型企业在组装式应用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做了很多实践。他们的信息系统本来就是多样化的,是很多东西凑成的。他们很久之前就有打破信息孤岛的诉求,而组装式应用其实是过去理念的进化。比如,企业不再让自己的信息系统依赖于 SAP、Oracle 这种套件式系统,会选择适合自身的应用来搭建领域应用,同时用可组装的方式组装成满足企业特定需求、可持续发展的 IT 系统。
但不同厂商对于可组装技术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不同领域的厂商也有不太一样的理解,也有很多企业是拿以前的技术方案套了可组装的名字,新瓶装旧酒,落地效果就会参差不齐。
InfoQ:请简单介绍一下金蝶云苍穹。
彭璐: 金蝶云苍穹正式发布有五六年了,但之前在金蝶的业务平台上差不多积累了 20 年。它的诞生背景是这样的:
苍穹诞生后又恰逢数字化浪潮、国产化替代、信创产业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有很多大型客户纷纷使用苍穹平台作为 IT 基础设施,也纷纷用我们的应用作为企业核心应用或者核心业务组件。苍穹的核心应用场景有财务、人力、供应链、税务,更偏向管理应用。
InfoQ:可组装概念有哪些技术提供支撑?
彭璐: 可组装概念涉及的大多数技术并不是全新的,而是对已有技术的再组合和用法创新。比如, RPA 在业务领域属于超自动化或者认知计算的一部分,原来关注的是怎样用流程、机器模拟人员操作 UI 的过程。而可组装概念会把这些技术组合在一起,实现异构业务系统的内外部服务和流程的自动化关联。
InfoQ:小微企业该如何利用可组装技术?
彭璐: 小微企业有很多跟大型企业不一样的诉求,比如,他们可能需要更短的建设周期、更低的可用成本。一些小微企业通常不会直接购买平台,但他们会使用基于可组装平台打造的可组装应用。而且这些可组装应用可能是基于公有云的,并会把不同行业细分领域的应用组装在一起。针对这样的需求,我们也提供了这一类的产品和服务。
InfoQ:金蝶本身就是可组装技术的最佳实践者,我们有没有经验可以分享?
彭璐: 首先,要做可组装业务或者可组装应用,最重要的是回归到业务的本愿。企业要做好 IT 系统的定义,想清楚具体的策略,规划好不同阶段的任务优先级,做好 IT 战略规划,下一步才是具体的方案选择。
其次,可组装本身不是企业 IT 系统的目标,只是一种实现方法,是否要做可组装,取决于 IT 系统建设是否有明确的价值驱动。企业要思考可组装能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敏捷问题、供应商替换问题,或者让某些关键业务系统能够更符合业务目标等等。企业必须把这些价值点想清楚,然后用可组装的方式来达成业务价值,而不是为了可组装而可组装,为了技术的升级换代而升级。
InfoQ:作为开发者来说,该如何决定是否学习一项新技术?技术决策者又该如何对新技术做选型和引入?如何平衡新技术和业务之间的关系?
彭璐: 任何技术的诞生一定是为了服务现实世界,所以这本身就是很好的评估标准:新技术是怎样解决我们的老问题,有没有带来解决方案上的改进?新技术的价值并不在于新,而是因为它更好地解决了这些老问题。并且大多数新技术不能带来天翻地覆的效果,所以要仔细评估技术带来的效果和客户价值,以及它的应用场景。
另外,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是技术人必须做到的。因为技术行业发展太快了,可能有很多技术组合会让原来不重要的技术变得非常重要,或者有一些技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结果解决了另外领域的问题。对这些趋势保持敏感度是必要的,只不过一线工程师、技术架构师、技术决策者等不同岗位看待技术的视角会有所不同。
InfoQ:感谢彭老师的精彩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