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wski)原是硅谷的一位明星工程师,曾先后任职于谷歌和 Uber,如今却成为了两家前雇主公开诉讼的焦点人物。
从更大的角度来说,莱万多夫斯基是整个科技行业的缩影。
莱万多夫斯基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因参加著名的 DARPA 自动驾驶挑战赛而名声大噪,并引起了谷歌创始人的关注,2007 年毕业后他就加入了谷歌并领导自动驾驶研发团队。
在谷歌工作期间,莱万多夫斯基就有了自己的创业公司,但谷歌知悉后并没有因此而开除他。2016 年从谷歌离职仅几个月后,他的另一个创业公司 Otto 就横空出世,并以数亿美元价格“光明正大”地被卖给了 Uber。
但是事情变的很快,Google 随后起诉了 Uber,指称莱万多夫斯基离开前已下载了数千份近 10G 的机密文件,并将其带到了新工作中,这些文件包括谷歌的源代码、设计文档、工程文档以及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软件。
2020 年 3 月 5 日美国旧金山法院作出判决,莱万多夫斯基被判需付给谷歌 1.79 亿美元的罚金及 430 万美元的利息。据报道,他的个人资产大约在 5000 万至 1 亿美元之间,不足以支付这笔巨额罚款。
而作为新雇主的 Uber 并不想承担这个责任,他们解雇了莱万多夫斯基并在最近再次表明了态度:“我们可没义务帮你偿还,这 1.8 亿美元你自己搞定吧…”
背着谷歌创业,还让谷歌出钱收购
事件最初源于谷歌与其前自动驾驶技术负责人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之间的一起私人法律纠纷。但正是这场当初无人关注的争端,后来演变成了所有人的噩梦。
在这场把谷歌与 Uber 两位新旧东家通通拉下水的案件中,Waymo 律师团将莱万多夫斯基描述成一个嫌自动驾驶太过麻烦且难以实现的刺头,而不再是当初双方奋力争夺的优秀工程师。
莱万多夫斯基是一位软件与技术工程师,亦被广泛视为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先驱之一。他曾在谷歌工作,并成为谷歌旗下自动驾驶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随后的发展中,该部门以 Waymo 的名头被独立了出来。
在大学期间,他就领导一支团队开发出一款名为“恶灵骑士(Ghost Rider)”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摩托车。他和他的团队还参加了 DARPA 组织的自动驾驶成果比赛,这也是比赛中唯一出现的两轮车。他将其描述为“第一款同类产品,同时也是个疯狂的主意。”他凭借双手将这个疯狂的主意变成了现实,这也让他成功吸引到了硅谷科技巨头们的高度关注。
“恶灵骑士”摩托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美国生活中的科学》展览中亮相。
莱万多夫斯基的热情促使他于 2007 年加入谷歌,最初主要参与街景与地图部门的工作。
但就在加入谷歌的几周之后,莱万多夫斯基注册并开始运营自己的初创企业——510 Systems。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510 Systems 与谷歌地图项目中使用的技术都高度相似。
两家公司在项目方面也存在大量交集,事实上,根据 510 Systems 首批雇员之一的介绍,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谷歌一直是该公司唯一的客户。
最初,谷歌似乎并不在意莱万多夫斯基搞的那些编外项目。相反,他们倒是很认可莱万多夫斯基的创业精神。据报道,谷歌最终于 2011 年以约 2000 万美元“收购”了 510 Systems。所以这又是“无法击败就将其吞并”的那一套。
时间快速推进到 2016 年,莱万多夫斯基决定离开谷歌,并在旧金山成立一家名为 Otto 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要命的是,Otto 公司中近半数初始员工来自谷歌。
因为走捷径,引起三方官司
在短短四个月当中,Otto 公司就发布了第一款第三方工具包,能够让半铰接式沃尔沃重卡车头具备自动驾驶能力。
自 2009 年以来,谷歌就一直在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并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第一场真实道路上的测试。Otto 公司这种只靠传感器、摄像头、硬件与软件的方式改造现成卡车的思路虽然有点“小米加步枪”的意味,但对于自动驾驶这种先进技术,能在四个月内做到这个程度已经令人惊叹。当然,莱万多夫斯基本人也确实是这方面的业界大佬。而且必须承认,他在 510 Systems 与 Waymo 创造的很多技术实际上归属于谷歌,因此他在 Otto 应该从零开始重新设计解决方案。
无论如何,这样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Uber 公司快速出手在 2016 年 8 月以 6.8 亿美元价码收购了 Otto。(在随后的乱局中,实际收购价格被确认为约 2.2 亿美元。)作为收购条款中的一部分,Uber 方面将莱万多夫斯基任命为其自动驾驶部门的负责人。
最后坏事,也就坏在这惊人的“四个月”上。
2017 年 2 月,谷歌自动驾驶部门 Waymo 宣布将对 Uber 以及莱万多夫斯基本人采取法律行动。谷歌方面宣称他们侵犯了自己的商业机密与知识产权,同时存在破坏专利的行为。
在关于此次诉讼的一份声明中,谷歌表示其偶然从一家传感器供应商处收到一封邮件(谷歌坚称是偶然),其中附有一张据称来自 Uber 公司的 LiDAR 电路板示意图。声明指出,图中方案“与 Waymo 的独家 LiDAR 设计非常相似”。所谓 LiDAR,全称为光检测与测距技术,这既是将谷歌街景地图推向全球的基础硬件之一,也是谷歌自动驾驶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Uber 在同类方案中使用设计思路高度相似的技术成果,确实令人怀疑。
事实上,这听起来就像是那种间谍电影里的情节。谷歌方面在其声明中表示,就在莱万多夫斯基辞职前六周,他刚刚“下载了 Waymo 部门内关于各类硬件系统(包括 Waymo 的 LiDAR 与电路板设计)的超过 14000 份高度机密与专有设计文件。”据称,莱万多夫斯基将所有文件都下载到了一块连接着他个人笔记本电脑的外接硬盘上,而后对笔记本进行了格式化,试图清除自己这些“邪恶操作”留下的痕迹。
在谷歌提起诉讼的同时,作为莱万多夫斯基的新雇主,Uber 当然迅速介入以捍卫其自动驾驶部门的市场领导地位。该公司否认存在任何不当行为,表示自己的技术系统从未使用过任何被盗文件,并对谷歌提出的各项指控提出质疑。不过 Uber 倒是从来没有从莱万多夫斯基的角度做出表示,更确切地说, 从未对可能的盗窃行为做出否认 。
2017 年 5 月,美国地方法官要求禁止莱万多夫斯基参与 Uber 公司的 LiDAR 技术研究工作。就在同月底, Uber 以拒绝配合执法部门调查为由解雇了 莱万多夫斯基。
剧情的不断推进令吃瓜群众不断聚集,很多人都以为两家巨头级企业必然会投入几乎无限的法律资源,将这场漫长而艰巨的法律对抗坚持到底。但仅仅五天之后,两家公司就达成了金额约 2.45 亿美元的和解协议。
但和解的是谷歌与 Uber,莱万多夫斯基这边的问题可还远没有解决。谷歌又另起诉讼,这一次矛头直指这位前雇员。总体而言,此案与几年前谷歌向 Uber 提起的诉讼大体相同。这一次,莱万多夫斯基被指控犯有 33 项盗窃罪,并企图盗窃核心商业机密。
今年 3 月初,莱万多夫斯基承认自己存在窃取商业机密的行为,但前提是撤销 33 项起诉中的其余 32 项。另外,他还承认在 Uber 工作期间曾偷看一份关于 Waymo 项目的电子表格。
虽然尚未最终判刑,但莱万多夫斯基可能面临最高 30 个月的监禁。
巨额赔偿到底该由谁来承担?
早在谷歌与 Uber 两大巨头间爆发争端之前,Waymo 就已经以合同纠纷为由将莱万多夫斯基送上私人仲裁庭。
作为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Waymo 方面称莱万多夫斯基曾“不当使用 Waymo 机密信息以诱使 Waymo 员工加入其他竞争性自动驾驶汽车企业。”事实上,他也真曾经把不少原谷歌员工招揽到 Otto 自动驾驶卡车公司。结果就是,仲裁庭认定莱万多夫斯基需要为此向谷歌支付 1.79 亿美元罚款。
但莱万多夫斯基一口咬定自己拥有的资产不足 1 亿美元,只能宣布破产。
莱万多夫斯基根本不打算接受这样的审判结果。他的抗议理由是,在加入 Uber 时他曾签署明确的雇佣合同,其中的条款足以让他免于罚款。莱万多夫斯基还将矛头指向他的前雇主,表示绝对不会屈服在谷歌律师的逼迫之下。
然而,这些指控还涉及他在加入 Uber 之前的不少行为。与 Uber 相关的部分,将只到其收购 Otto 公司并借此获得部分商业机密为止。
在莱万多夫斯基认罪后的几周内,方面一直保持沉默,直到今年 4 月 才表示公司不会支付 1.79 亿美元的罚款。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Uber 公司表示莱万多夫斯基在今年 3 月对罪名的否认“证明他就是个骗子。”Uber 方面还指出,如果意识到莱万多夫斯基做出过这么多丑恶行径,那么当初绝对不会雇用他。
然而,莱万多夫斯基的律师对此提出质疑, 他表示 Uber 显然完全了解他们打算聘用的人 。同样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在聘用莱万多夫斯基之前,Uber 曾进行过一项尽职调查,莱万多夫斯基则承认他持有并销毁了一批“高度机密的谷歌专有信息。”
莱万多夫斯基与 Uber 目前的冲突还未公开化,而且双方很可能永远找不到解决方案。鉴于莱万多夫斯基目前已经破产,但 Uber 仍然财大气粗,恐怕莱万多夫斯基同志也耗不了多久了。
总结起来目前的情况就是,Uber 指责莱万多夫斯基,而莱万多夫斯基又愤然把锅甩回给了 Uber。
与此同时,Uber 公司关闭了其自动驾驶卡车业务。这个在 2018 年 7 月启动的重大项目,就在这场意外冲突当中无疾而终。
写在最后
不少人一直在批评大型科技企业在不竞争条款中设定的严苛要求,甚至经常把为竞争对手工作的前员工送上法庭。批评人士们认为,这种作法会扼杀创新,而禁止员工在一定时段内从事相关行业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而不必要的压力。
莱万多夫斯基的行为似乎不太符合这种“受害者”的人设,但他确实是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家,而且一直是最强的技术大牛之一。在自动驾驶领域,几乎没人能达到他的高度。遗憾的是,这位先后受到谷歌与 Uber 垂青的牛人,似乎没能理清知识与商业机密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正如美国检察官 David Anderson 在处理针对莱万多夫斯基的 33 项起诉时所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跳槽的权利,但我们没有在离职之前窃取前雇主财产的权利。”
公众号文章链接: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