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 Walker X、免开颅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2021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前一天,7 月 7 日,记者提前探营本次大会展览展示区域,揭晓众多镇馆“黑科技”展品,走进 AI 的世界。
全新一代仿人服务机器人全球首发 可陪人下象棋
像人一样交替双腿行走,可适应地形上坡、上楼梯,还能用双臂和观众下象棋,在本届人工智能大会全球首发仪式现场,由深圳一家企业带来的全新一代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 Walker X 吸引了众人关注。
据了解,Walker X 集六大 AI 技术于一身,拥有八大核心功能,具备了更丰富、更智能、更稳定的家庭服务能力。可以完成端茶、倒水、递物、浇花、擦桌子等家庭服务,还能自主操控冰箱、吸尘器等家电。同时,具备 41 个高性能伺服关节构成的灵巧四肢,及多维力觉、多目立体视觉、全向听觉和惯性、测距等全方位的感知系统,可以实现平稳快速的行走和精准安全的操作。
和上一代产品相比,该机器人在步态规划与控制、柔顺力控、全身运动规划、视觉定位导航、视觉感知、全链路语音交互等方面的技术均有提升,能够在家庭应用场景下,拥有更丰富、更智能、更稳定的服务能力,让实际场景中的人形机器人服务成为可能。
优必选科技 Walker 产品负责人谢铮介绍,目前该机器人已经完成运动层智能阶段,下一阶段将向感知层迈进,将能够更自主地完成任务。
AI 数据服务商提供众多数字化转型平台方案
今年大会的主题是“智联世界 众智成城”,旨在通过汇聚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成果和观点,为全球人工智能协同共治描绘新蓝图,为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增添新动能。
星环科技是一家致力于打造“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库+数据开发与智能分析”的基础平台产品的大数据技术公司,企业现场展示了“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应用场景,目前为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和上海多个区县数据中心、洋山港等提供数据支撑。
Transwarp>
据了解,大会期间,星环科技还将发布数字化转型“魔方底座”,基于星环科技全品类产品,对应不同行业用户场景下的贴身技术方案,快速便捷响应用户业务需求。
华为带来的盘古大模型旨在建立一套通用、易用的人工智能开发工作流,以赋能更多的行业和开发者,实现人工智能工业化开发。其核心为预训练大模型,基于大量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将这些数据的分布和特征整合在一个具有巨大参数量的神经网络之中,打造一个超大规模参数、超高精度的预训练大模型。通过与行业知识进行结合,盘古大模型能快速实现不同场景的适配,加速 AI 行业应用。
“无人驾驶”汽车、电动重卡集中亮相
展览现场,配备激光雷达系统版本的上汽智己 L7、AutoX 全无人驾驶 RoboTaxi 等多款“无人驾驶”汽车、重卡以及自动驾驶芯片亮相展示。小马智行除了展示最新搭载“无人驾驶”系统的 Robotaxi 和小马智卡,本届大会期间,还将在上海嘉定开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覆盖嘉定区主要城区路段,用户通过小马智行 app,有机会在嘉定体验到安全、舒适的新兴出行方式。
大会期间,小马智行还将派出 12 台最新一代无人车为参会嘉宾、观众提供不间断的接驳服务,让参展者更直接感受“老司机”般的自动驾驶技术。
“稳步扩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规模是我们迈向产品化、规模化的关键步骤,也是我们探索未来出行方式的重要方式,用户的满意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表示。
由西井科技带来的全时无人驾驶电动重卡 Q-Truck 在设计上完全去除了人类驾驶室,创新性地将电池和冷却系统放在了车头,续航里程高达 200KM,并集合了车辆管理调度系统、车辆线控技术等 8 大技术系统,保障了港口生产作业的高效运行、绿色环保,及安全性。据了解,该车型已经应用于泰国林查班码头、中远海阿布扎比哈里发港等码头,助力后疫情时代物流无人化场景建设。
AI 应用层出不穷 柔性脑机接口将实现全脑 AI 交互
智能甲骨文识别、科大讯飞报账机器人……在展览现场,众多 AI 应用让人目不暇接。
坐上商汤科技带来的自动驾驶 AR 小巴,在机器人导游的讲解下,车内的屏幕亮起,展现的是窗外增强现实虚拟合成的景色。据介绍,自动驾驶 AR 小巴以自动驾驶+AR 文旅双核心技术为基础,通过智慧化、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建设规划、科技人文等内容,适用于园区和景区导览接驳,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自主开发的“免开颅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是解决渐冻症、高位截瘫、癫痫等重大脑疾病的重要手段,未来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脑与 AI 的融合来增强大脑功能,实现全脑 AI 交互,释放人脑的全部潜能。
据介绍,免开颅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系统分为前端柔性深部电极器件、中端转接单元、后端脑电信号采集传输模块、生物兼容封装材料四部分。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鼠、兔、猴等多种动物模型,并能够实现术后急性信号(术后 30min 内)采集和长达 8 个月的稳定神经信号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