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微服务、容器、Kubernetes 被赋予了更多关注,而存储、网络等则显得格外低调。通过技术演进,云计算的存储达到了 4 个 9 的可用性和 12 个 9 的可靠性,并构建了应用驱动的面向全球的云网络。本文,InfoQ 采访了三维家创始人兼 CEO 蔡志森、KK 集团 CTO 黄朝晖、以及阿里云智能资深产品总监 Alex Chen、阿里云智能云网络负责人祝顺民,试图了解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背后的那些技术以及其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
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顺利转型?
在过去,传统企业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更有信任感和依赖性,但随着企业应用的逐步上云,这种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过去企业维护一套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但如果把这些工作放在云上,企业可以做更多的业务创新,从而在行业里获得核心竞争力。而这也会倒逼没有上云的企业思考,是否应该去变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改变正在加速发生。
2020 年,疫情加速了企业 IT 系统往云上的搬迁。Alex Chen 认为,未来十年,最大的确定性就是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整个社会经济和生活将全面数字化,云计算将加速发展。
在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阿里云“计算”家族产品互相配合,为企业数字创新提供了最短路径。Alex Chen 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大家讨论的都是一些产品,但其实企业更需要的是解决方案,当然,这个解决方案也不是停留在 PPT 上,而是真正能够操作的。对于选型困难的企业,阿里云提供了多套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这些最佳实践能够帮助企业落实到真正的操作维度上。Alex Chen 补充道,企业上云的最佳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互联互通,业务遍布全球;二是业务对弹性具有要求,比如渲染场景下的高性能计算;三是灾备上云,让业务更加安全。
依靠阿里云提供的最佳实践,很多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家居工业互联网企业三维家正是全面上云的典型案例。此前,三维家采用自建 IDC 的传统方式,核心的设计应用平台包括前端软件、后端技术都是自己研发和运营。在这种模式下,整个运维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运维开支也直线上升。随着企业上云的趋势日益显著,三维家也在考虑将自己的业务迁移到云上。
2018 年,三维家开始尝试将部分业务迁移到云上,并很快享受到了云服务带来的价值:IT 部门可以轻松了解资源配置,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选择、匹配。2019 年 7 月,三维家选择了全站上云。
对三维家来说,稳定性是其选择云服务商的第一要求。三维家创始人兼 CEO 蔡志森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由于三维家在行业内具备一定知名度,树大招风,易受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三维家主动找到阿里云,并购买了 CDN 产品。依靠阿里云的 CDN,三维家的用户无论是在新疆还是广东,都可以同样流畅、 快速地打开家装图片在线观看,体验完全一致。
数据显示,上云后,三维家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已经达到 99.99%,核心业务的即时反馈效率也提升 50% 左右。此外,阿里云提供的神龙云服务器和容器服务 ACK,为三维家密集的渲染集群提供高效支持,渲染效率比线下 IDC 集群高 5%~8%;三维家的服务 24 小时在线,每天在云上运行的渲染作业数量高达 100 万个。全面上云后,三维家实现了更快速、更高效的渲染服务,为千万家居企业提供更强大的科技赋能。
而对于诞生在云上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已经在云上构建了自己的应用架构,因此他们更多的诉求在未来,如发展出海业务、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做增长。这类企业会对网络产生两个比较基础的需求,一是跨地域之间网络互联互通的需求,二是跨国家的网络互联互通的需求。在基础需求外,还会延伸出一些高级需求,比如当企业应用无法在某个国家部署时,要想对该国用户提供应用访问,有没有新的加速能力,能够让应用在那个国家访问得更加快速?针对这些诉求,阿里云在全球构建了很多数据中心来承载企业的业务,提供相应的数据库解决方案以及网络云原生 SD-WAN 解决方案。
新零售企业 KK 集团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企业,公司创立之初就部署在阿里云之上。不过在过去,KK 集团的门店系统跑在公网上,安全、速度等方面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通过使用阿里云网络云原生 SD-WAN 解决方案,并在每家⻔店部署 SAG 智能接入网关的方式,KK 集团内部形成了大规模的混合云架构。
KK 集团 CTO 黄朝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零售场景下,传统的上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应用上云,门店到阿里云上走公网链路;另一种是在门店放服务器,让收银跟门店的服务器之间交互。这两种方案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即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安装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阿里云的 SAG 和云企业网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并且企业应用也无需暴露在公网中,满足了企业对安全隐私的诉求,并且稳定性和速度上也可以得到更多保障。
同时阿里云还为其提供了更多线路的冗余以及多通道的备份。过去当门店断网的时候,门店的收银就停止了,而现在通过 SAG 设备,在门店的宽带出现问题的时候,它可以无缝切换到 4G 的网络上,为收银系统提供稳定的保障和输出。
依赖于阿里云提供的云原生网络和安全技术,以及弹性的资源使用和算力支持,使得 KK 集团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在业务创新上,通过 IT 拓宽零售的边界,提升零售的效率。
面对数字化转型,阿里云“计算”家族准备就绪
2009 年,当业界还在讨论云计算是什么的时候,阿里云已经成立。过去十年,阿里云的算力经过了数次更迭,在产品技术上做了诸多突破与创新,并形成了庞大的“计算”家族,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目前,阿里云已经进入第四代神龙架构的最后研发阶段,线上当前使用的是第三代神龙服务器具备软硬一体化架构,可以说是云原生的最佳载体,全计算场景均可覆盖,并提供了极致性能。
存储方面,阿里云自研的盘古存储系统存储了数十 EB 级别的数据,每年有上万亿次的数据调用和 API 调用,达到了 4 个 9 的可用性和 12 个 9 的可靠性。基于云上分布式系统构建的云盘,备份窗口小于 5 秒,时延小于 100us,优于业界同类产品 70%。
网络方面,洛神云网络基础设施能够让业务就近上云。为了满足企业应用上云之后更高效的应用部署和弹性要求,阿里云构建了应用驱动的面向全球的云网络,包含云上网络、跨地域网络和混合云网络。
此外,为了降低企业使用 AI 的成本,阿里云还自研了神龙 AI 加速引擎,可以让 caffe 图像分类性能提升 100% 等。在数据与安全层面,阿里云做到了多层冗余架构的端到端数据校验,可以做到 99% 的预测准确率,随着第七代 ECS 实例性能的提升,数据安全进一步得到了保证,数据库读写提升了 50%,视频编解码提升了 40% 以上。
为了能帮助企业就近解决计算需求,阿里云还自研了阿里云盒,将公有云延伸到企业身边,更适用于本地数据处理、低延时云服务、数据安全等场景,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边缘云解决方案,将算力连接在一起。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办公迁移至云端,阿里云还在 2020 年发布了无影云桌面,这是一种易用、安全、高效的云上桌面办公解决方案,其提供弹性、安全、高效的特性,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
以上所有构成了阿里云全面且丰富的“计算”家族,通过阿里云十年打造的强劲、稳定、安全的云计算能力与服务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上云,并在云上做敏捷的业务创新。
延展阅读:《 十年,阿里云重构“计算”
阿里云“计算”家族的存储实力
当前,线下存储市场已然是一片红海。国内线下存储 2/3 是集中式存储,1/3 是分布式存储,但这 1/3 的分布式存储的增速却是集中式存储的 2~3 倍。与集中式存储相比,分布式存储优势明显:它的物理介质可以散落在各个角落,分布到不同的位置;视频流上传比较自由化,能够就近上传,更能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可以实现多个低端小容量存储,进行合理分布。
而云上的存储本身就是一个分布式存储架构,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可以进行横向扩展,当数据量越来越大时,采购新的存储设备与原来的设备是一个集群的关系,企业可以不断地扩大集群规模。阿里云自研的盘古存储系统存储了数十 EB 级别的数据,实时数据能达到上万 PB,而这背后的关键就是有一个非常可靠的存储底座,这也是一个被验证过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集群。
2021 年,阿里云将发布一系列云定义存储产品,重新定义分布式存储,其将软件定义存储及云定义的概念进行了完美融合,使其同时继承了二者的特性,既是可以横向扩展的分布式集群,也是一个融合的存储,这将加速存储行业的国产化蜕变。
十年积累,阿里云当前在存储方面的产品线已覆盖至方方面面。在公共云上有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表格存储,还有一套完整的混合云存储阵列和软件定义存储,以及一套通用的混合云灾备体系,此外还有智能媒体管理、日志服务等。
具体来说,每个产品又有各自的聚焦点。在对象存储方面,阿里云从 2020 年开始就已在数据湖上持续发力。2020 年,阿里云发布了企业级数据服务,搭建云原生数据湖,挖掘海量数据的价值,同时实现了结构化数据与半结构化数据同时进行交互查询,方便统一治理和管理,并将热数据和冷数据分开存放,大幅度降低 TCO。Alex Chen 在 3 月 29 日召开的阿里云计算峰会上表示,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在云上构建自己的数据湖,增速比上一财年(按照阿里的财年计算方式)增长了 150%。未来在数据湖方面,阿里云也会做更多云上的演进。
在块存储方面,阿里云将目光聚焦在企业特性上。此前,阿里云已经发布了 ECS 共享块存储,这是一种支持多个 ECS 实例并发读写访问的数据块级存储设备,具备多并发、高性能、高可靠等特性。近期,阿里云还开放了云盘跨地域异步复制的功能,可以保证企业零门槛起步,无需租用机房、机柜和专线,并大幅降低成本。
2021 年,阿里云将在块存储的性能和容量方面做出更多突破,并不断迭代产品。“在云上的块存储,我们主要就是把云下的这些企业特性搬上云上,把它服务化掉,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平滑迁移到云上,并享受这样的企业特性。”Alex Chen 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
在云上文件存储方面,一个比较独特的场景就是容器。当企业应用需要调几百台甚至几千台容器时,管理上会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让这些容器共享文件存储,通过文件存储不断地为容器去做优化。
“上云首先要解决网络问题”
随着企业应用逐步上云,企业对网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阿里云智能云网络负责人祝顺民看来,上云首先要解决网络问题,企业应用上云之后,将会更加追求高效的应用部署和弹性。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阿里云构建了应用驱动的面向全球的云网络。
2009 年,阿里云成立不久后,AVS 和 SLB 就已相继上线;2014 年,洛神 1.0 发布,这是国内首发自研 SDN 系统;2017 年,阿里云网络产品大爆发,推出了全球首个云企业网 CEN,并先后上线了迁移 VPC 方案、VPN 网关、共享流量包、共享带宽、全球加速以及云企业网;2018 年,正式推出云原生 SD-WAN,并全面支持 IPv6;2019 年,洛神 2.0 发布,云网络支撑阿里 100% 核心系统上云……
在采访中,祝顺民表示阿里云在刚推出网络云原生 SD-WAN 产品时,引发了很多运营商的误解,以为阿里云意图进入主网行业,但事实上,阿里云要解决的是云上网络问题。
在过去,很多互联网企业采用自建 IDC 的传统方式,当他需要高质量的网络混合云链路后,就会面临链路专线价格高、跨省成本大的痛点。针对这个痛点,阿里云结合 SD-WAN 技术,为用户提供网络云原生产品。过去用户传 1 T 的数据,拉网络专线需要 28 天,但如果采用云原生 SD-WAN,一天内就可以传输完毕。
阿里云 SD-WAN 解决方案依托于阿里的全球传输网络,通过 SDN 技术应用到广域网络,结合智能接入网关,企业总部及各分支能够就近接入阿里云 POP 点,快速、安全、简单地帮助企业构建广域互联网络,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云 - 网 - 端的云原生 SD-WAN 解决方案。而在全球互联网络层面,阿里云的 SAG 2.0 连接云 - 管 - 边 - 端,可以保证 PC / 手机 / 边缘 / 私有云的广泛接入。在这个基础上,阿里云还提供了加速产品,让网络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
写在最后
借助阿里云“计算”家族丰富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享受着云带来的改变。在未来,这些企业也希望可以和阿里云有更多的合作,利用技术产品进一步实现业务上的创新。
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合作方向亟待双方共同探讨:
在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让企业更多地享受到云计算敏捷创新的红利,这也是阿里云“计算”家族始终如一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