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5 月 15 日,商汤科技 2019 年人工智能峰会在北京举行。这家自成立以来就备受瞩目的公司在大会上一口气发布了 11 款产品,涵盖了智慧城市、智能教育、智慧医疗、新零售等诸多场景,“AI+”正是这场峰会的主题。
自 2018 年开始,人工智能与产业的结合就已经是热门话题了,2019 年这一话题的热度只会更甚。但就像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立所说:从去年到今年,话题虽然热度不减,可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落地的东西没几个。于是,这场峰会上,商汤带着“雷”和“雨”来了。
“AI+”里有什么?
“智慧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人和城市之间要有互动。”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徐立在主题演讲《改变生活的 AI》如是说。
如果说“雷声大,雨点小”的“AI+”产业,智慧城市绝对算一个。
据德勤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 1000 多个,其中一半(500 个试点城市)在中国,也就是说,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的智慧城市数量是世界第一的。
如果不是这些赤裸裸的数据,可能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原来中国有这么多智慧城市,但是问题也就来了: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到智慧城市到底哪里智慧了。
“端边云”一体化方案
对于商汤来说,今年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全场景落地的一年。
在智慧城市领域,商汤科技推出了“端边云”一体化方案,其中包括四款产品,包括:
详细来说,“方舟 2.0”继承了高精算法集、城市场景算法仓、多维融合分析引擎,在 1.0 的基础上性能更优;SenseNubula 能够即插即用,快速搭建智能分析系统;SensePass 工业级可视人脸识别门禁机,支持 2 万离线人脸库及 0.3 秒快速识别;而 SenseStudio 包含了多种开箱即用行业解决方案,方便开发者使用。
据了解,商汤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已经覆盖了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100 多座城市,接入了 100000 路摄像头。
教育+医疗+零售+AR
“AI 不会替代人类,但会使用 AI 的人类会替代不会使用 AI 的人类。”徐立这句话一出怕是又扎到了不少人的心。
商汤科技在去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基础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今年又推出了基本初中教材,据说,小学教材也已经“在路上”了。
商汤的这一系列行动的目的很明显:培养 AI 人才。
去年开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被提升为国家级战略,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一只“独角兽”,创始人还是大学教授,商汤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决心可以说是十分坚定了。
今天,商汤科技通过推出 AI 入门基础教材、SenseStudy AI 实验平台、SenseRover 系列小车以及多种人工智能基础教育产品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生态。
此外,商汤科技还在医疗、零售、AR 三大领域分别发布了产品与解决方案。
SenseCare 智慧诊疗平台可以说是商汤科技的“野心”之作。大部分智慧医疗领域的产品还大多停留在医疗影像识别的阶段,协助医生找出人眼不易发现的病变位置,辅助医生进行判断。
在商汤看来,这样的辅助手段仍然不够直观,于是商汤推出了可以 3D 建模的 SenseCare 智慧诊疗平台,通过高并发三维渲染,能够让医生在 PC 端、Pad 端均可以看到经过高精度处理的医疗 3D 模型,协助医生制定手术计划。
而 SenseGo 智慧零售平台,可以帮助商家做到线下的千人千面,利用摄像头感知,识别出用户,再通过前置 AI 算法,抽取关键信息进行理解,平台会根据关键信息分析得到用户的详细报表,最后零售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报表对用户进行精准推荐。
最后的 SenseAR 2.0 平台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娱乐领域,它支持 SenseAR Glasses,据介绍,这是首个跨不同设备的 AR 平台,能够赋能眼镜终端和开发者,具备场景感知、AI 识别与跟踪和 AI 交互等方面的能力。
与 SenseAR Glasses 一起发布的 AR 云则打通了云与端的限制,能够完成空间内的多人共享, 虚拟信息持久化,从而打造一个 AR 世界,虽然现场是通过游戏来演示的,但是商汤表示未来该平台会与业内 OEM 厂商、开发者工具供应商共同为开发者赋能,打造 AR 生态。
我没有吹 AI,我谈的是“AI+”
汤晓鸥教授仍然没有按照套路出牌,在发布会的最后环节,他吃完午饭回到了峰会现场。
被称为“AI 界郭德纲”的汤晓鸥老师总能在演讲中带来无数欢笑,这次当然也不例外。不过段子归段子,汤晓鸥教授的这句话还是很认真的:
2016 年人们把 AI 捧到了风口浪尖,2017 年人们意识到 AI 有些过热,2018 年人们开始在意 AI 的商业化落地,到了 2019 年,人们更加关注 AI 可以给传统企业带来些什么。
在今天的演讲中,汤晓鸥教授也谈到了 AI 赋能百业的话题。
吃喝玩乐,这是现代人生活少不了的东西,将 AI 赋能在用户的衣食住行上,同样也是商汤科技的战略。但是,底层基础的薄弱仍然导致了“AI 赋能百业”在短期内仍然无法实现。
仍然以智慧城市为例。
不少企业与地方政府一起将智慧城市项目提上了日程,上线了不少看似“智慧”的惠民项目,然而在风风火火上线之后,这些项目或是由于缺少专人维护而形同虚设,或是干脆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市民没有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缺少参与感与获得感,甚至连反馈意见都没有相关的渠道,这样的“AI+”项目必然是不会成功的。
加强 AI 教育,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通大众对 AI 的认知。不仅仅是在校的学生,普通的大众更应该加强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大部分群众拥有了 AI 的认知基础之后,相关的产品和方案才会逐渐被接受,AI+产业的基础才会更加牢靠。
徐立在演讲中引用了一句话:
百年前的电力如此,如今的 AI 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