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剥夺了程序员的权益 谈996.ICU事件 (究竟是谁剥夺皇位)

究竟是谁剥夺了程序员的权益 谈996.ICU事件 (究竟是谁剥夺皇位)

最近的 GitHub 真心火了一把。

有一名程序员不满 996 制度,在 GitHub 上创建了一个开源项目,吐槽 996 工作制不符合法律,对程序员有巨大的伤害。

大致的意思是说,“996 工作,迟早生病进 ICU”。

这下可好,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激发了国内程序员群体对 996 工作制的极大共鸣,有的带着愤怒点了下 Star 按钮,有的管不住手,在 Issue 中喷了几句。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再次去 GitHub 看了下,Star 数目前已超过 11 万,Issue 功能已关闭。

感觉一觉醒来,一场反压迫、反压榨的战争似乎已在无声无息中打响。

也许有人会问,那些写在劳动法上的白纸黑字,那些本该属于每个人的 “朝九晚五”,究竟是谁剥夺了程序员的权益呢?

“还用问?当然是那些忘恩负义的企业老板们,他们哪里还会记得是谁把企业做上市?又是谁支撑着业务?没有程序员,有他们的今天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吸血鬼!”

等等,我们暂时先跳出了“谁养活谁,谁靠谁” 的思想怪圈,来回顾下 “程序员群体”的形成过程。

2000 年,我踏入技术圈的时候,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还被称为 “紧缺工种”,为什么?因为会的人少呀,而且受硬件成本的限制,学习门槛还非常高。

在我的印象里,当年的程序员非常金贵,不仅收入很高,而且大家普遍都认为,似乎只有拥有像爱因斯坦似的智商,才能来吃这碗饭。

另外,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依赖也不大,普及性自然也不高。

2011 年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流量规模与业务复杂度的变大,对程序员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专业技术的深度、认知体系的广度及任务产出的效率。

这种需大于供的格局,将程序员这个职业推向越来越庞大,越来越细分,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快的发展轨迹。

在这样的轨迹之下,软件编程变成了一种劳动职业,而不是一种“专业”,甚至在那些不懂技术的人眼里,认为随便拉个人,去培训机构学俩月后,都可以编写和其他人员一样好的软件。

有了这样不友好的认知,再加上面对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各家公司都举着 “小步迭代,快速试错” 的大旗,催促技术团队用 “更低的成本,更快的效率,更高的质量” 来交付产品,所以说,什么封闭式开发,什么通宵赶进度,什么优胜劣汰,都变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当然,程序员陷入这种境地的原因,除了客观环境导致之外,也有这个群体性格特征的驱使。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名为 #程序员加班没有加班费是不是理所当然?# 的文章,文中有提到,与其他职业群体相比,程序员群体普遍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独处,内心深处隐藏着与机器独处的渴望。

说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某个工作日的晚上,临近 22 点,在我即将要离开办公室时,看到小张还没下班,我便走过去催促他早点走,不要太劳累,早点回去休息,没想到他对我说:“白天的时间都拿来谈需求和开会了,不仅碎片,而且无法聚焦。所以,每天 21 点以后,我才有时间跟我亲爱的服务器独处一会,你先走吧。”

我听完背脊发凉,回了句 “好的…注意身体,早点回去休息。”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回想一下,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来干 IT?除了这个行当发展势头迅猛,上升空间大,轻学历,重能力之外,最主要的是可以远离那些浑浊不清的人际事故。

你还别不承认,大部分搞技术的都不太善于交流,并且从内心排斥。

客观的讲,程序员群体与农民工群体差不多,他们的发展是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不同的是,程序员代表了信息化,而农民工则代表了城市化。

话又说回来,人有的时候也挺犯贱的,程序员也不例外。

我在许多技术社交场合都经常听到程序员自我调侃,说自己是 “码农”、“IT 民工”。那我觉得奇怪了,农民工的作息时间不比 996 更强吗?或者你是否常看到他们全年无休,时常顶着烈日在暴晒的环境中工作?

怎么?不是说自己是 “民工” 吗?真踩到了农民工的作息时间上,就受不了了?就要呐喊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

我觉得,许多程序员都比较傲娇,“我自嘲,我调侃,你真把我当民工看,我就要反抗!”,“我是大学毕业,你真把我当农民工了?瞎了你的狗眼!” 的思想深入内心。

可在企业或用人单位看来,“你们不就是一群会写代码的民工吗?还真把自己当成都市白领了?”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逐渐冲淡了相互之间的尊重,既然没了内心中的尊重,哪里还有权益可言呢?

我们暂时把视线从这个事件移开一下,一起来看两个罢工事件。

第一个事件发生在 1936 年 11 月,青岛日本纱厂工人反日大罢工,起因是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资本家残酷压榨,工人们迫于在高强度的工作强度与苛刻的工作条件的双重压力下,忍无可忍奋起抗争,举行了大罢工。根据资料显示,罢工工人 24000 余人,规模超过 1925 年、1929 年两次大罢工。

第二个事件发生在 2018 年 1 月,德国爆发了 34 年来的最强大罢工,德国 IG Metall 工会工会要求将每周工作时间从 35 小时缩减至 28 小时。结果呢?德国 90 万工人取得胜利,为自己争取到了每天仅工作 5.6 个小时的福利。

有人说,这两个例子举的太狗屎。你竟然拿当年殖民战争时期的落后中国与当代和平时期的先进德国做比较?一个把工人当畜生看,一个把工人当主子看,能一样吗?

别急着喷,咱们来理性的分析下,你从这两个罢工事件中感受到了什么?

同样是因不满工作待遇(时间与报酬)而引发的反抗斗争,一个是为了获得活下去的权利,一个却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是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发展经历,对 “压迫” 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程序员觉得 996 不合理,而企业却觉得这太正常不过了。

又好像中国人觉得 8 小时工作制很正常,而德国人却觉得你剥夺了我的幸福生活,必须改成 5.6 小时才行。

这就叫对牛弹琴,或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有人说,虽然没用,但我们还是要呐喊,要反抗,要吐槽,这样心里才能爽歪歪。

有意思,啥叫吐槽?就是小小地讲别人坏话,类似于爆料的意思,不过更多的有诉苦的成分存在。如果吐槽有用的话,那还要警察干嘛?这种行为,除了能起到血压飙升,多长两条皱纹的作用之外,不会有任何的作用。

要不就咱们一跺脚,学下当年的 “青岛日本纱厂工人反日大罢工”,拿起武器,跟老板们拼了,也来他一场 “北上广杭深程序员反剥削大罢工”,把剥夺我们的生存权益夺回来,也许这也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

孩子才拿吐槽发泄,大人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

有人说,你就会说风凉话,说吐槽幼稚,罢工又不可能,你倒是说说该怎么办?

大道理上面已经说的很透彻了,既然无力反抗,那就坚强面对。

我把程序员群体分成 “三十五岁前” 和 “三十五岁后”:

如果你三十五岁前,理论上身体应该还能扛得住,那就放手拼搏一下,虽然很煎熬,但忙碌的公司一般业务发展还过得去,那正好应验了 “乱世出英雄” 的说法,说不定通过努力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如果你三十五岁后,随着精力与体力的下降,再加上家庭的牵绊,大可选择相对稳定,收入一般,业务发展正处于稳定期的企业,但是要放平心态,抛弃那个 “每年涨薪,年年晋升,岁岁有长进” 的幻想,重新构思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新线路。

当然,也有不少企业打着 996 的旗号,变相胁迫程序员主动离职。

这也不奇怪,人家都赶你走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还死皮赖脸的硬挺着,腿长在你身上,又没人逼你,难道你和某某企业签订了卖身契?是对自己没信心,还是对这个世界没信心呢?

又有人说,收入降低?没有晋升?那可不行,房贷怎么办?孩子学费怎么办?父母养老怎么办?

原来你有那么多牵挂?头上顶着那么多压力?那你还叫喊什么呢?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道理都不懂?

还是打开电脑,启动 IDE,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能做些什么来的更实际一些。

曾有人说过,吐槽、不满、抱怨太多,会使人越来越笨。

伙计,别这样。

原文链接: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