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些人开始涉足软件工程领域,总有一天他会需要学习 软件架构模式 的基本知识。在我第一次接触编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如何才能了解到现有的架构模型,这样就不会过于详尽,也不会让人感到混乱,而是非常抽象和简单的理解。
在我发现Mark Richards的(《软件架构模式》,暂无中译本)一书之前,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在此,我将与你分享这本书的最重要部分和架构模式。(要了解更多信息,我强烈建议你阅读这本书或他的报告)
为什么作为软件工程师,至少要学习基本的架构模式?
我肯定有许多文章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但是我会告诉你一些原因。首先,如果你了解架构模式,你将更容易遵循架构师的要求。其次,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助你在代码中作出决策:比如,如果你的应用设计是基于事件驱动的微服务,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如果你注意到现有服务中逻辑的复杂性和责任的增加,你就必须把你的代码解耦到一个单独的服务中。(不懂的话,就跟着文中的内容走,这种模式在本文中已经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
Mark Richards 在他著的书中,描述了 5 种模式:
1. 分层架构
它是单体应用最常见的架构。该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将应用程序的逻辑划分为若干层,每层都封装了特定的角色。例如, 持久层 将负责应用程序与数据库引擎之间的通信。
2. 事件驱动架构
这种模式背后的思想是将应用逻辑解耦为 单一用途的事件处理组件,以异步方式接收和处理事件 。这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分布式异步架构模型,它以高可扩展性和适应性而闻名。
图 2:事件驱动架构代理拓扑
3. 微内核架构
微内核架构,也被称为插件架构,这种设计模式包含两大部分: 核心系统 和 插件模块 (或扩展)。 Web 浏览器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相当于核心系统,可以让你无限地安装扩展(或者 插件 )。
4.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由 单独部署的服务组成,每个服务最好都有一个单一的责任 。这些服务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当其中一个服务出现故障时,其他服务不会因此中断。
5. 基于空间的架构
基于空间的模式背后的主要思想是 分布式共享内存,以缓解经常发生在数据库层面的问题。它的假设是,通过使用内存数据处理大部分操作,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在数据库中进行额外的操作,从而避免未来可能由此产生的任何问题(例如,如果你的用户活动数据实体发生了变化,你不需要改变一堆代码来持久化和从数据库中检索这些数据) 。
基本的方法是将应用程序分离成 处理单元 (可以根据需求自动扩大和缩小),数据将在这些单元之间进行复制和处理,无需持久化到中央数据库(虽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也会有本地存储)。
你可以在我的 GitHub 账户中找到其中一些架构模式的最简单例子。以下是链接:
作者介绍:
Orkhan Huseynli,软件工程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