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派网络文学评论》
作者:西篱
主编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978-7-218-12707-1
内容简介
在网络文学发展的历程中,“粤派”评论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站到前沿,自觉、自信、担当,大量研读作品,多角度多视点判析现象与趋势,成为推动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粤派网络文学评论》首先解决“中国网络文学起始于何年”的问题,厘清人们对“痞子蔡”小说与网络文学关系的误解,概述广东网络文学发展全貌及与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之渊源。书中内容囊括了当前网络文学理论和评论的热点、焦点问题,从网络文学的诞生、文化传承到现状分析,由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到网络文学的互联网+等等,进行了详尽而有见地的论述,尤其侧重于类型研究和广东优秀作家作品评论,不仅是近年来“粤派”网络文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更是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读本。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网络文学评论的拓展
第二章
链接:网络文学的诞生
第三章
概述:广东网络文学发展(2001-2017)
第四章
点击:现状分析
第五章
类型:审美效应及其他
第六章
镜像:经典评析
第七章
空间:本土研究
第八章
密匙:神异传统与网文重构——广东网络小说的创造性表达
第九章
IP: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
第十章
互联网+: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
后记
后
记
网络文学是当代中国文学新的成长点。
网络文学发展之迅猛,受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的相关数据,截止于2016年底,包括起点中文网、纵横中文网、17K小说网等业内领先的原创文学网站在内的国内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作品总量达1455万种,当年新增作品即达175万部,日均超过1.5亿文字量更新,支撑上述天文数字的各层次写作者有1325万。国内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已出版实体图书6443部,改编电影939部,改编电视剧1056部,改编游戏511部,改编动漫440部。网络文学不仅通过付费阅读完成经营循环,还在通过对原创作品IP的深度开发和多重利用,创造出更大的精神和物质价值,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游戏、动漫,网络文学产业链逐渐形成。
目前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达
3.53亿,占网民总数的
46.9%,这意味着接近半数的网民或多或少都是网络文学的读者。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的最核心载体,从传播和影响力的方面来说,网络文学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文学。
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一个新文化商业形态已经成型。它体现出了互联网+粉丝经济的巨大价值,有效带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互联网化,并将成为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并不仅仅是作为产业的、商业的意义,同时也成为文化的、价值的意义。
如果说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等文艺样式算是当今世界文化奇观,那么,中国网络文学也正逐步成为与之相媲美的第四大世界文化奇观。
中国网络文学的优势,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全民创作和全民阅读,这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网络文学的大体量,更是其他“文化奇观”无法企及的。
随着网络文学的风生水起,广东的学者们力摒众声喧哗,敏锐地对之进行仔细观察和深入剖析。多年前,蒋述卓教授就指出,网络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为文学和文化带来了新鲜而积极的视野与力量。除了对文学观念和形态的更新,网络文学的出现让底层民众的话语权力得以回归,并从一个十分重要的侧面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文化状态,有力地拓展了文学生存的空间。蒋述卓教授认为要鼓励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相辅相成、和谐共生,进一步重视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原文载于《网络文学评论》第一辑《众声喧哗或华丽复调——谈网络文学的未来》,广东省作家协会编,花城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近年来,暨南大学的苏桂宁教授、中山大学的刘卫国教授、肇庆学院的黎保荣教授、嘉应学院陈红旗教授,以及于爱成、易文翔、陈立群、陈丽红、李亚旭、周菁、曾锋、倪海燕、马为华、郑焕钊等诸位博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网络文学研究和评论。他们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探索,为我们展示了粤派网络文学评论的累累成果。
早年在阳江创办起点中文网的林庭锋(宝剑锋),是中国网络文学的第一代写作者和行业开拓者,他对于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探索成为行业毫无例外的参照。近年他更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网络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到新文化形态的确立,进行系统研究并潜心著述,亦在本人撰写广东网络文学发展概述时提供了部分重要资料。
感谢所有参与本书写作者,当中有我尊敬的师长,有共同关心网络文学发展的朋友,有聪慧勤奋的同事,还有素不相识但因文章沟通犹如知己的专家们。尤其感谢黎保荣教授和他的文学研究团队,他们的真诚和热情,学术上的认真和严谨,让我心怀感激。
西
篱
2017年10月于广东文学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