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深耕与广拓 (网络文学深度)

网络文学的深耕与广拓 (网络文学深度)

“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其间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学网站、有才华的网络文学作者和脍炙人口的网络文学作品,拥有了3.53亿网络文学用户。近年来,网络文学以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发展姿态,正在改造中国文学的全局景观,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近日,由北京市作协和江苏省作协在京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南北对话论坛上,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沈强在致辞中说。

中国网络文学南北对话论坛一直是两地网络文学作家群体深度对话交流的盛会。自首届论坛在江苏无锡举办后,时隔三年再度召开,两地知名的网络作家、专家学者,围绕“走向新生态:网络文学的深耕与广拓”这一主题,畅谈新时代的网络文学如何为文艺繁荣添砖加瓦。此外,论坛还邀请了文学杂志、文学网站代表,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的创新性融合。

全民写作、全民阅读的梦想

北京、江苏,一北一南,作为全国网络文学发展重镇,在网络文学作家队伍建设、网络文学创作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北京作家协会自2008年开始吸收网络文学作家入会,2013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发展至今已有会员45人。江苏省则先后成立了“网络作家协会”和“网络文学院”,实施了网络文学精品创作计划。

沈强介绍,中国网络文学南北对话论坛创立于2014年,由北京作协、江苏省作协联合发起,目的就是为了整合创作资源,为网络文学正名,同时也给广大网络文学作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为什么是网络文学?“中国网络文学对文学生产方式的改变,对当代中国文坛格局的调整,对中国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巨大影响,已远超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江苏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朔指出了网络文学对社会的重大贡献。

“网络文学帮助人们首先是实现了‘全民写作、全民阅读’的文学梦想,构造了一种崭新的通俗娱乐文化,其次是打破了文学的神秘感和精英写作模式,再则为传统文学提供了观察及反映生活的新视野和新题材,而最具前景的是,它极大丰富了原创内容,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王朔说。

“我们当前的文学所面临的,已经不是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需要的问题,而是能否满足人民更好、更高、更优的精神需要的问题。”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研究员马建辉表示,在网络文学规模已相当可观的背景下,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如何实现“从觉醒、丰富到强大”的飞跃,既是网络文学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用“中国烙印”增加辨识度

一提到流行文化,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或日本的动漫文化,这正是不同文化印记的作用。中国的网络文学要巍然挺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就必须要盖上鲜明的“中国烙印”。

“网络文学对于中国而言,是否能像动漫之于日本、好莱坞大片之于美国,进而成为世界文化现象中的亮点?”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文学院院长李林荣称,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的发生方式、独特内容、传播链条以及用户数和创作者的参与度、产业生态等,的确有很强的特殊性,可以说是一种完全“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马建辉认为,新时代强大的中华文化主体意识,也要求文艺作品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对网络文学而言,这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大好时机。

要树立起文化自信,网络文学作家应当在作品中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进取之美。李林荣借此呼吁,网络文学作家应当在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学方面有更多建树,既要突出民族化的倾向和形态,在传统文化遗产的转化方面发扬光大,又要敢于脱胎换骨,自我升级,实现俗文学与雅文化的融会贯通。

与传统文学互补

打造传世之作

时至今日,几乎没有人能否认网络文学的巨大影响力。从读者基数上讲,当代传统文学影响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之大者,屈指可数,而网络文学传播量高达数亿的作品,至少就有五十多部。从产业规模上讲,当今的热播影视剧中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占据了大多数,而对传统文学的改编则相对式微。

但对网络文学而言,这绝不是胜利的终点。“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依然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如何像经典文学一样传之后世。”十月杂志社副主编宗永平说。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北京文学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杨晓升认为,网络文学想象的天马行空,是传统文学所不能比拟的。而传统文学的厚重、严谨、精致,对现实的关注和介入,又是网络文学应该吸收的养分。

文学终究是人学,其生命力在于不断的自我更新。党的十九大报告也特别强调了“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的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学来说,充满活力的网络文学正可充当其创新的“火车头”。扎根人民、面向大众、肩扛重任,当代网络文学在更进一步之时,也必须思考,如何能通过与传统文学的交汇与融通,开辟出崭新的文学之路。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