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经典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以网络为载体在BBS论坛上一经连载后,引起了热烈反响,小说中“痞子蔡”与“轻舞飞扬”青涩的爱情故事甚至成为不少“80后”的青春回忆。作为中国第一部
“由网络人写网络恋爱供网友阅读”的网络长篇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启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先河,其里程碑式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的精彩程度。时至今日,中国网络文学已走过20年历程,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新格局的进一步形成,在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与科技的共同结合下,网络文学进入了繁荣时期。无论从作家群体、作品存量、读者群落和广泛影响力来看,中国网络文学俨然已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并几乎成为我国各类网络版权内容IP的基石,为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提供着创作素材、内容及支撑架构。而类似于《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类型小说也已发展成为网络文学的核心,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写作特征和行文方式,符合现今网络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商业化价值。更有相关学者指出,随着传播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网络文学开始进入某种程度上的“文化反哺”阶段,有望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等全球流行文艺一样,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代表本国特色的文化输出力量。
网络文学话语体系的建立
“如果我们把一个个网络部落比喻成一口口深井,整个网络文化空间就是一个庞大的地下水源系统,各种流行的网络文艺(如网络文学等)就是这个地下水源喷涌而出的水流。”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为她担任主编的网络文化词典《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所写的一句序言。8年前,邵燕君从一位身在“精英阵营”的“学院派”文学研究者进入网络文学研究领域,作为该领域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她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关于网络文学研究的课程。在当时,邵燕君将这门课程的开设称为一场学术冒险,她坦言,在网络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同学们懂得比她更多。在课间交流时,邵燕君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这时她才发现同学们聊天的内容她已完全听不懂了。她认识到,原来同学们平时上课时只是在用她能听懂的话语与她交流,除非找到“切口”,否则那套“方言系统”不会向她开放。
后来,当邵燕君读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韩国留学生的博士论文时深受启发,论文中提及,传统学者要研究网络文学,首先要将自己当成一位“外地人”,要能听懂“土著”的语言,才有资格讲话。这时她意识到,这些由网络方言形成的话语本身携带着整个时代网络文化的能量,如果要评论网络文学,必须要精通这套话语体系。在发展了20年后的今天,网络文学已经成型,内部具有的较为重要的成果与法则,呈现出来的就是话语。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络文学乃至整个网络文化,她带领学生们编写了这本网络词汇词典《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将它呈交给主流社会,在书中对网络词汇的起源、文化内涵、在不同时空与文化中意义的转化和词汇的多种用法都做了学术性的梳理。
网络成为文学创作的优质土壤
当下,邵燕君将网络文学定义为网络时代的文学,也就是网络人的文学,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当代文学。她表示,学术上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当下的文学定义为当代文学。但由于学院派学科划分时对网络文学存在某种隔膜或偏见,大众谈及当代文学时还是特指主流文学,而忽略了目前的网络文学也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告诉记者:“在最初时,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它的构成元素并非来自于传统的中国新文学,而更多地吸收了来自于日本动漫、武侠小说、欧美畅销书及电影、电子游戏等多元的文化元素,但到了今天,这两者已开始自然而然地融合。”邵燕君举例说明,目前网络文学中开始出现具有纯文学因素的作品。例如曾受邀到北京大学举办讲座、中文系出身的网络文学作家冰临神下就明显具有纯文学的根底与倾向。这样网络文学作家的出现,让她对于当今网络文学的“文学性”有了新的思考。
但在当下,网络文学作家群体的绝大部分仍是由未接受过系统文学培养的“草根作家”组成,对于他们,邵燕君表达了绝对的尊重,她甚至认为这批网络时代涌现出的文学作者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民主革命。她谈道:“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才能,它要求创作者具有观察社会的能力及对文字的敏感性能力,这与是否接受过正统中文教育没有太多直接关系,关键是作者吸收了什么样的文化养分以及他是否生活在一片特别活跃的文学创作土壤里。”而对于创作门槛低导致的文学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邵燕君也持有相当乐观、包容的态度,在她看来,广大的“低等文学创作”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土壤,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产生与这块土壤的宽广、深厚、活跃程度直接相关。在网络文学出现以前,中国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才数量十分稀少,中国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才数量十分稀少,而如今中国网络文学读者已有近4亿人,作者约有千万,有更多人的投入才更有可能生产出好的作品。
网络文学不再局限于类型小说
虽然一部分社会大众仍对以“玄幻”“仙侠”“都市”“穿越”等类型化小说为主的网络文学存在某种偏见,但不容回避的是,任何文化领域经过市场的自然竞争后,成为主流的一定是类型化作品,包括影视剧、动漫等众多文艺类别。对此现象邵燕君认为,这是经过多年实践后,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契约关系,大众认为类型化的文艺作品最符合阅读口味,而创作者遵守这些法则最容易获得成功。她表示:“网络时代最需要颠覆的就是精英中心主义,在当代的文化环境中,商业是本分并不是原罪。在合法的基础上,商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满足普通人的娱乐需要,经过充分的商业化之后一定会产生细分市场,那时小众而高雅的文学也会找到它们良性的生存空间。”但邵燕君仍想强调的是,对于部分未受到关注但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需要得到权威成熟的评价系统的推介。她表示,现有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市场商业数据以及网络文学内部网站的点击量、排行榜、新书排行榜等制定,但目前学术研究界一直也在为建立网络文学评判体系做出努力。中国作家协会预备成立中国网络文学史料集研究项目,通过解析《网络文学编年选》《网络文学经典解读》《网络文学20年研究》等,用一种纯文学的标准在网络文学中寻找能够打通文学史的作品,并进行重点推介。
虽然主流文坛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和接纳已不再是新鲜话题,但部分学者仍表示在商业化的不断侵蚀下,网络文学正日渐丧失它的初衷,会因为跟随大众的审美而丢失文学价值。对于这种顾虑,邵燕君指出,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文学不会仅局限于网络类型小说,而将汇集更多的文学传统,成为“网络时代的文学”。此时,学院派学者更应找准自己的定位。研究者不仅要以“学者粉丝”的身份“破壁而出”,将网络文化带进学院研究,还要“作为粉丝学者破壁而入”,让学院研究的成果进入粉丝文化领域中。
网文作者会根据读者喜好进行创作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应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网络文学以强有力的态势迅猛发展。经过前20年的积累,如今我国已拥有3.78亿网络文学阅读群体,几乎占据中国网民总体数量的一半。在知名网络文学作家、类型文学作家张铠(笔名雨魔)看来,不论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都属于文学范畴,也同属于文学这种文艺形式在某个较长时间段内的具体表现方式,并集中体现出这个时期内的社会特征。他表示,在纸媒时代,实体纸质文学应运而生;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电子书逐渐兴旺并蓬勃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文学的特征。而在网络文学经历过20年的发展之后,只要是存在互联网的地方就会很容易地出现这种文学形式,即便是传统文学的作者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文学的影响。
但是否因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相互渗透而模糊了它们之间的界限呢?对于记者这个疑问,张铠还是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认为,虽然双方互相互渗透、影响,但就目前而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还是有比较清晰的界限。他告诉记者:“网络文学作者不仅是热爱文字,更是把文学变为养家糊口的工具。所以网络文学作者更多地会考虑市场反响。一本书写出来会不会有人愿意为之买单,这是网络作者非常关心的。而传统文学作者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感受,市场和读者都排在自己身后。除此之外,一般而言传统文学作者观察社会现象,由此写一部小说。而网络文学作者首先编一个有趣的故事,然后将社会现象写进故事中。”
作为连续两年进入中国作家财富排行榜前20名的网络文学作家,张铠坦言,“读者喜欢什么我便写什么。”他认为,网络文学的特殊性就是依靠互联网传播,而目前互联网已普及至普通大众中。无论人们身在何地,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轻易地看到网络小说。十分重要的一点是,目前读者通过互联网传达的喜好与反馈十分直接且迅速,这会直接影响到作者的创作热情与经济收益,从而大部分网络文学作者自然会顺应民意,写读者爱看的作品。与邵燕君持同样观点,张铠表示,没有必要将经典名著和网络文学相比较,但因为庞大的基数,网络文学一定会产生伟大的作品和作者,量变定会产生质变。
网络文学从边缘地位向中心聚拢
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网络文学内部创作环境与读者口味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已进行网络文学创作近17年的张铠对此感受深刻,他认为,这20年来网络文学更加贴近普通读者,更加深入到社会与生活中。“网络文学诞生于互联网刚兴起的年代,那时电脑价格昂贵而且上网成本高,普及度十分低,只有少数读者能看到网络小说。这部分读者以大学生为主,因为他们拥有电脑的比例最高。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获得电脑与上网的成本越来越低,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之后,任何一个人随时随地都能打开网站或者手机软件看自己喜欢的小说。”张铠表示,不但读者的口
味发生了变化,读者也开始分层,不同年龄与阶层的读者同时存在,导致不同阅读网站应运而生。网络作者想要脱颖而出,不但要写作功夫过硬,而且要对自身做好定位,确定自己的读者是哪类群体,从而确定哪一个平台更适合自己。
随着更加贴近社会与生活,如今依托于网络的文学创作逐渐从边缘地位向中心聚拢,或成为当代文学写作和阅读的中心。张铠更大胆预测,或许再过10年、20年的时间,网络文学就会成为主流文学。他指出,“第一代的网络文学作者接受传统文学熏陶的比例较大,我们一边阅读传统文学,一边吸收多元文化。20年后,现在的新生代网络作者大多数是看我们的作品也就是网络文学成长起来的,他们受传统文学熏陶较少,部分甚至完全没有阅读过,那么他们创作的作品就是网络文学。当一个时代大多数作者都从事网络文学创作时,这就成了网络文学的时代。”
在网络空间中产生的文学意味着作者与读者有着深切的互动关系,它包含着集体智慧。对于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走向,邵燕君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已发展20年,我国阅读群体对于文学的评判标准以及偏爱的类型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直指人类基础的欲望改变与社会变革。在当今网络时代,人的生命形态与前网络时代是不同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家庭秩序等已发生了的变化,当网络媒介成为文化主导媒介后,它自然而然地有望成为主流文学,而随着新的媒介产生,也会有新的文学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