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发挥优势用情的句子)

发挥优势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发挥优势用情的句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对新时代文学提出的至高要求。二十多年来,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版图和格局,而且至今仍然势头迅猛,充满生机和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网络文学要坚持文化自信,需要筑牢自身定位,发挥独特优势,以宽广的视野、饱满的热情全面深入地反映时代巨变;作为向世界发声、展示中国形象的排头兵,在建设文化强国征程中完成新时代文学赋予的光辉使命。

网络文学是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互联网连通全球,是面向全人类传播讯息的最佳渠道。网络文学借助技术便利,在吸引读者和作者方面创造了人类文学发展史上的奇观。截止到2021年6月,国内读者数量突破4.6亿,文学网站签约作家有两千万之巨;而且青年是用户主体,“95后”已经成为写作主力军,被“边缘化”和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在网络文学中是不存在的。无国界的互联网使网络文学向世界敞开,读者遍及五大洲,海外用户数量已近1.5亿,其中约有80%的用户每天阅读中文原作,网络文学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同时,有很多外国作者开始使用自己的母语创作网络小说,具有文化创新性的中国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网络文学深受海内外欢迎,广泛的传播和便捷的阅读只是外在条件,内在动力则来自好故事。一方面,故事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通约意义,每个人类个体都是在故事的哺育下长大的,以类型小说为主的网络文学正是通过不断满足人对故事的渴求来吸引读者。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作为传统大众文学的“升级版”,遵循大众文艺原理,形成了一套讲好故事的方法,能引起共情的情感表达、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能激发代入感的“打怪升级”、激情澎湃的主角光环等,为不同文化圈层的读者创造了释放生活压力、陶冶精神情操、延展生命体验的文学空间。因此,网络文学在发扬技术和体裁优势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精神方面探索了初步的、成功的经验,在新时代文学中更可大有作为。网络文学有责任、有义务展现中国形象。电子信息科技为文学向网络空间转移搭建了技术通道,但不能用“技术决定论”来解释网络文学,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才是决定性因素。可以说,网络文学是改革开放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原创性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发展进入快车道,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得到鼓励和实践,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转变;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社会云蒸霞蔚,生活蒸蒸日上,文化活跃多元,网络文学的丰满映象里蕴藏着社会集体的经验、情感和想象。网络文学在时代生活的滋养下发展壮大,有责任、有义务为时代立魂,为中国立传。

彰显大众审美的网络文学一度被认为只供读者消遣娱乐,这只说出了它的表面功能。无论何种体裁和样式的作品,只要仍然在以文字构成有意味的形式,就会表现一定的内容和主题,传递出某种价值;不存在完全无主题、无思想、无价值的文学。文学影响人的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无论是对严肃文学正襟危坐的详读和精读,还是以网络文学消遣茶余饭后的零碎时间,作品中的道德倾向、审美情趣、价值主张都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滋润着读者的心田。现实、历史、军事小说中的严肃与崇高,言情、婚恋、家庭伦理小说中的浪漫与温馨,玄幻、穿越、仙侠小说中的雄奇与想象,普遍性的主题价值被溶解在差异化的审美体验中打动人心;即便是那些科幻、二次元、游戏类型小说,也无不传递着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因此,网络文学要重新定位自我,不能因为消遣阅读功能而放弃承担责任使命。

网络文学要写出新时代中国人的生活感受和精神追求。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的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网络文学是中国人在信息时代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互联网虚拟生活的审美反映,无论何种类型的小说,其源头都是社会生活,根扎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中;即便是细分类型繁多的幻想小说,也以历史或当下的时代经验为中国人的心灵、情感和精神画像。从《山海经密码》到《大汉光武》,从《琅琊榜》到《庆余年》,从《山河血》到《战长沙》,从《大江东去》到《浩荡》,一部网络文学史堪称是一部用故事和形象呈现给世界的中国史。

今天的中国正昂首阔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火热的生活现场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直接的、丰厚的时代经验和故事源泉。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近几年网络现实题材写作崛起,出现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但总体数量和优质率不高;一些作品概念化严重,且缺乏应有的文学品质,习惯于将丰富的现实生活写成“流水账”。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既要有能力展现时代生活的全局性、整体性进步,也要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时代之美;要能够以直面生活的勇气和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形式,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人物形象建立故事,写出新时代中国人的生活感受和精神追求,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在复兴大业中的奋斗意志和精神风貌。

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是网络文学通行世界的“身份证”和“护照”。网络文学要把“中国”当作最重要的关键词和核心词,铭记中国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文学作为文化的表达形式之一,是用审美的方式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外化于文字中,本民族的精神信仰、心灵情感、道德价值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内核。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而又复杂的审美内涵,文学要以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表达呈现中国美学的意蕴,这就是“承百代之流”。但是我们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看到并能够反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进步,这就是要“会当今之变”。当然,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反映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前提是要彰显民族性;文学要博采众长,但不能丧失自我。网络文学强劲出海,并不是因为刻意迎合了海外读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而是通达全人类心理和情感结构的叙事方式使古往今来的中华文化产生了新奇的吸引力,《盘龙》《天道图书馆》《长宁帝军》《异世界的美食家》等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作品在海外阅读市场上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网络文学要有文化自信,既要重视从中国的历史生活中发现故事,善于从古典文学传统尤其是通俗小说的叙事资源中汲取养料;更要放眼时代和全球,传播当代中国价值,在创作中赋予传统文化精神以时代内涵,体现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世界建构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

(作者系河北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