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十几个项目的 项目如此割裂 后 Web3 为什么感觉这一轮 Marketing (做完十天能验出来吗)

做完十几个项目的 项目如此割裂 后 Web3 为什么感觉这一轮 Marketing (做完十天能验出来吗)

作者:SunnyZ

2024一整年我从3月份开始陆陆续续设计了很多项目的TGE之前的MKT策略,几乎每个项目都实现了超过200k~500k用户不等地的增长。

项目如下:

我们能看到项目的叙事各有不同,上的所也都不错,(还有一些NDA的项目暂时不能聊),但从我的视角来看,这些项目的MKT策略分两个流派,一类是自上而下,一类是自下而上。

产业链及壁垒

Web3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有5类参与者:VC->项目方->MM->交易所->买盘社区,这里的每一方几乎都有壁垒,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了,VC基本不太知道项目怎么增长,项目不太知道MM怎么操作,买盘也不知道什么Token好,只能通过项目上什么交易所来判断。虽然我不喜欢VC币,VC投的项目经常Runway不够就Rug了,但不得不说VC确实带来了行业的繁荣,而且华人VC投资的项目确实养活了一大批工具类Dapp和游戏,我至今都觉得Massive Adoption要靠好的游戏。

而很多Dapp类项目,尤其是华人项目,用户量非常多,Twitter也有很多Follower,社区也很壮大,但就是很难上好的交易所,有些发了Token的市场表现也不太好,我观察到大家这一轮都在熬,甚至有些项目不知道哪家MM好,买盘也找不到,跟Infra一类的项目完全相反,这些项目的人平时很活跃,经常去参加线下活动,刷刷脸Social一下,但这种其实很难BD到有用的资源,我也不知道意义在哪。

这种割裂感不止存在于项目方,还存在在国内VC和国外VC上,我本来以为国内VC会有机会和海外VC Battle一下的,后来发现双方真正地交流其实没那多,都在互相抱团,而上一轮押注Dapp的VC目前回报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如果这轮牛市山寨季比预期晚的话,很多项目就要倒在黎明前了。

不同项目的MKT打法

今年我做了两个L1的项目,他们的MKT路径是先把产品开发了,MM(Market Maker)和买盘找好了,叙事定了不会改,然后大量地在Twitter上讨论技术创新以及项目方的理念,等内容慢慢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后,再去开社区,慢慢在TG Group里分享他们的白皮书和项目资料,等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比如一万用户时,才会慢慢做活动,把Airdrop给到真正关注他们的用户上,然后抓准市场时机就上所。也有很多L1的项目甚至去大学里宣讲和校招,从大学就开始教育用户。以Grass为例,虽然不是L1,但也算Infra一类,他们的MKT非常符合上述路径。23年整体Grass的Twitter开始的风格是比较简单自然的,循序渐进的,积极造梗主导用户心智,那段时间经常听到Touch Grass,后期慢慢合作大生态(Solana),变得专业很多,自从Blockwords介绍Grass之后,他们整个Twitter的流量就起来了,关键时间点在23年12月2日,之后Blockwords主账号发布了文章后,流量呈指数级增长,同时KOL还在推广,配合Grass融资的消息,运营就水到渠成顺利起来。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