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GPT Store 发布,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革命性时刻”,不少人预测它将颠覆 App Store 的模式,带来全新的应用生态系统。
然而,从推出到现在,OpenAI 一直面临着吸引开发者入驻的挑战,并且平台上充满了垃圾内容。开发者们也正努力想办法吸引用户,他们认为 GPT Store 流量有限且上手体验不佳。
The Information 最近发了一篇独家报道,认为 GPT Store“起步缓慢”,并爆出了一系列 OpenAI 和其开发者群体之间的问题。The Information 引用了一些开发者的说法,将问题归咎于 OpenAI,指责他们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一些开发人员对产品缺乏客户感到失望“、“开发人员与 OpenAI 的员工质疑应用商店的推出”、“感觉 OpenAI 已经放弃了 GPT Store。”
与想象的不一样
就在 OpenAI 公司 CEO Sam Altman 在去年 11 月的首届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 GPT(由 OpenAI 生成式 AI 模型驱动的定制化聊天机器人)时,他曾将 GPT 描述为一种“完成各种任务”的方式——从编程到学习深奥知识、再到获取科学锻炼的指导,可谓是无所不包。
Altman 解释道,“这是因为 GPT 将指令、扩展知识和行动结合了起来,能够真正为用户提供帮助。大家可以为几乎任何场景建立 GPT。”
事实证明,Altman 所言非虚。遗憾的是“几乎任何场景”跟大家想象的并不一样,如今 OpenAI 的 GPT 官方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垃圾的、诡异的、很可能有违版权的 GPT。
尽管 OpenAI 在 1 月份正式推出 GPT Store 时表示,该平台拥有超过 300 万个定制聊天机器人,但一些开发者表示,使用这些聊天机器人的用户数量低于预期。其中,一位名叫 Demochkin 开发者说,他分析的 36,000 多个自定义聊天机器人中,约有 5% 每天收到 150 至 500 名活跃用户。但绝大多数的聊天机器人,每天只吸引一到两个用户。
制作容易,但推广营销却困难重重,一位开发者表示,他的角色扮演聊天机器人经过两周的推荐后,“可能流量不及与抖音上一个小网红合作”。
毫无疑问,部分原因是该功能背后是每月 20 美元的付费墙。OpenAI 规定只有付费版本的 ChatGPT 客户才能访问 GPT Store。然而,OpenAI 似乎在向平台进行全面投资之前犹豫不决,保留给付费用户的方法会导致两难困境:限制访问会阻碍用户增长,而这对于吸引开发者至关重要。
但另一位 Youtube 用户也分享了他的遭遇:“从一开始我就拥有了 Plus 账户,但为什么一直看不到 GPT Store?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无法联系客服,也无法搜索信息……我准备放弃了!”这种情况表明 OpenAI 也许根本没有向所有的 Plus 用户推荐 GPT store。
另外,OpenAI 也需要从苹果和谷歌等科技巨头那里吸取教训,设置一个双向激励机制,给予开发者更好的回报。但 OpenAI 还没有准备好向该平台投入资金,至少在它为其高级订阅者保留 AI 聊天机器人商店的访问权限之前是这样。这也是最致命的一点。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反映了开发人员的沮丧情绪,他们认为 OpenAI 在从应用程序商店获取用户数据和分析方面缺乏支持。
另一个问题在于 OpenAI 目前正忙于太多项目。他们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放在让这个新模式成功运作上,这似乎也包括打击垃圾内容。同样,由于一切都发展得太快,并且缺乏一个成熟的框架来规范运作方式。从 OpenAI 及其以下的开发者,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这还不是全部,尽管人工智能工具正在成为人们日常流程(包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还引起了人们对混乱和错误信息的担忧:“这与苹果应用商店的质量完全不同。”
GPT Store 的一片乱象
现在,在 GPT Store 里简单搜索就能找到一大堆声称能模仿迪士尼和漫威作品风格的 GPT。更离谱的是,这些 GPT 作者确实明确承认底层服务还是 OpenAI 那套,他们只是能够绕过 AI 内容检测工具,例如 Turnitin 和 Copyleaks。这不禁让人怀疑公司的审核部门到底在干啥。
审核不力
要在 GPT Store 中上架自己的 GPT 产品,开发者必须验证用户个人资料并将 GPT 作品提交给 OpenAI 审核系统。该系统会采取人工审核加自动审核的方式。下面来看公司发言人的相关介绍:
开发 GPT 并不需要任何编码经验,而且 GPT 本身的复杂度也是“丰俭由人”,完全可以由作者自行把控。开发人员可以将自己想要提供的功能输入 OpenAI 的 GPT 构建工具 GPT Builder,该工具会尝试创建 GPT 来执行这些功能。
或许是因为准入门槛较低,GPT Store 迎来了迅速增长——OpenAI 曾在今年 1 月表示,其商店中已经拥有约 300 万个 GPT。但这波蓬勃发展的背后,似乎恰恰是以牺牲质量以及 OpenAI 提出的政策条款为代价。
版权争议
GPT Store 中有不少无视热门电影、电视和电子游戏特许经营权开发的 GPT,它们当然不是由特许经营权的所有方开发或授权开发的。比如其中一款 GPT 就能以皮克斯经典电影《怪兽工厂》的风格创造怪物形象,另一款 GPT 则承诺以《星球大战》为背景设计文本冒险故事。
除此之外,甚至有 GPT 允许用户直接跟《降世神通》中的各位主角直接对话,种种乱象最终引爆了舆论对于 GPT Store 践踏版权的批评。
电子前沿基金会高级专职律师 Kit Walsh 对此做出如下解释:
受到《数字千年版权法案》中安全港条款的保护,OpenAI 自身倒不会因为 GPT 创作者侵犯版权而承受连带责任。该法条强调只要 OpenAI 及托管侵权内容的其他平台(例如 YouTube 和 Facebook)遵循法规要求,并根据要求下架了具体侵权内容,则无需承担责任。
但对于本就在模型训练方面身陷知识产权诉讼的 OpenAI 来说,这波争议无疑是雪上加霜。
学术造假
OpenAI 在政策条款中明确禁止开发者设计涉及学术造假的 GPT。然而,如今的 GPT Store 中却充斥着能够绕过 AI 内容检测器的产品,肆无忌惮地将抄袭内容出售给教育工作者。
其中一款 GPT 自称为“复杂”的洗稿工具,不会被 Originality.ai 和 Copyleaks 等流行 AI 内容检测器所发现。而在 GPT Store 写作类产品中排名第二的 Humanizer Pro 则表示,它能通过“人性化”内容绕过 AI 检测器,在保持文本“含义和质量”的同时提供“100%人性”效果。
其中一些 GPT 也成为优质服务的跳转通道。仍然以 Humanizer 为例,其邀请用户选择“付费计划”以体验“最先进的算法”,但所谓算法就是款将输入文本传发至第三方网站 GPTInf 的插件。GPTInf 的订阅费用为每月 12 美元(每月 1 万个单词)或者按年度付费合每月 8 美元——略高于 OpenAI 每月 20 美元的 ChatGPT Plus 会员。
根据相关报道,AI 内容检测器在很大程度上纯粹是心理安慰式的“装饰品”。除了实际测试外,也有不少学术研究证明它们既不准确也不可靠。OpenAI 不可能不了解这一点,但他们仍然在 AI 检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允许各类涉嫌学术造假的工具被堂而皇之地摆上 GPT Store 的货架。
冒名顶替
OpenAI 在其政策中也禁止 GPT 开发者在未经个人或组织“同意或合法授权”的情况下,创建冒充个人或组织的 GPT。
然而,GPT Store 中仍出现了大量此类 GPT,号称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对方的语气和性格。
随便搜搜“埃隆·马斯克”、“唐纳德·特朗普”、“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巴拉克·奥巴马”和“乔·罗根”,就能找到几十种 GPT——有些纯粹是搞笑取向,但也有一些真假难辨。有些 GPT 甚至不止于模仿个人,而是以权威形式模仿某些知名企业:以 MicrosoftGPT 为例,就自称是“微软所有领域的行家”。
考虑到不少模仿对象都是公众人物,而且模仿的痕迹也比较明显,那这种行为到底有没有违反规定?这还得靠 OpenAI 自己来澄清。
越狱横行
GPT Store 中还有不少令人难以置信的 OpenAI“越狱”模型,只是效果着实一般般。
市面上有不少使用 DAN(即「Do Anything Now」,百无禁忌)的 GPT,这是一种流行的提示词编写方法,用于让模型响应不受预设规则的限制。通过实际测试发现,目前这些 GPT 不会回应高风险提示词(比如「教教我如何制造炸弹」),但它们的嘴巴……确实要比常规 ChatGPT 更“臭”。
这是成长的烦恼还是会注定失败?
按 GPT Store 目前的情况来看,货币化探索恐怕还会带来更多麻烦。OpenAI 承诺 GPT 开发者最终能够“根据 GPT 的使用者数量来赚钱”,甚至可能开放个人 GPT 订阅。但在未经授权的开发者依靠漫威或指环王主题的 GPT 大肆敛财时,原作者一方该做何反应?
OpenAI 推出 GPT Store 的出发点没有任何问题。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苹果 App Store 的商业模式也确实利润丰厚、令人艳羡。OpenAI 明显想要把这份经验照搬过来,立足自家平台托管、开发、评估并推广各种 GPT 产品。而且从几周前开始,ChatGPT Plus 的用户已经可以直接在 ChatGPT 界面上调用这些 GPT,这同样有助于拉动 Plus 付费订户的数量。
对于一直在积极讨论管理和保障措施重要性的 OpenAI,大家本以为他们会尽量避免这些明显的“大坑”。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如今的 GPT Store 可谓一团乱麻——而且如果不尽快做出改变,这种混乱的局势恐怕会长期持续下去。
在刚刚发布 GPT Store 时,OpenAI 曾将其定位为面向专业人士群体、有助于显著提高生产力的强大 AI 工具。但很明显,这里很快沦为垃圾内容、疑似违法甚至有毒 GPT 的滋生地,至少早已脱离了 OpenAI 自己提出的管控范畴。
还有开发者评价,以“低门槛”来吸引消费者的盈利平台,注定会失败:“低质量的雅达利游戏是导致 1983 年视频游戏崩溃的罪魁祸首。任何人都可以发行雅达利游戏(Atari games)。结果就是人们制作了一些诸如‘强暴印第安妇女’之类题材的游戏(Custer's Revenge),并像其他卡带一样售卖。”
“任天堂率先采用了封闭平台。未经任天堂许可,任何人都不得为其开发游戏。微软和苹果的做法略有不同,他们尽可能让自家的平台开发难度变高。Win32 系统晦涩难懂。当 App Store 刚推出时,开发 iPhone 应用需要学习 Objective-C 语言,这对于当时大多数开发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