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产业互联网整个未来 风口下的新基建 赌局 (影响产业互联网的因素)

影响产业互联网整个未来 风口下的新基建 赌局 (影响产业互联网的因素)

> 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退,C 端增量市场趋于饱和时,更多企业会愿意主动寻求科技的帮助,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找到优化成本、提升效率的途径,发现企业的第二增长点。

今年 4 月 20 日,阿里云宣布未来 3 年再投 2000 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一个月后的 5 月 26 日,腾讯也对外宣布,未来 5 年要将 5000 亿重点投入到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加速新基建布局。

同为中国互联网市场不可多得的巨头,阿里、腾讯在十几年前,几乎井水不犯河水。但随着各自触角地蔓延,如今这两家人尽皆知的公司,已经在诸多领域展开了明争暗斗。

相爱相杀的两家巨头,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向。当它们愿意投入 2000 亿,乃至 5000 亿布局新基建的时候,风向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新基建,云之战

2020 年,新基建已经成为热门中的热门。如果说官方定义有些晦涩,可大众对新基建涉及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 5G 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其实并不陌生。

与传统基建所涉及的钢筋、水泥、房地产等实物载体所不同的是,新基建更聚焦加持着尖端科技和高新技术的新产业。

就拿云计算来说,这项发展不过十余年的技术,已经成为新基建重要的一环。而新基建的第一轮交锋,就是在云计算市场展开。

IDC 2020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显示:到 2021 年,中国 90%以上的企业将依赖于本地/专属私有云、多个公有云和遗留平台的组合。到 2025 年,50%的中国企业 IT 基础设施支出将分配给公有云,25%的企业 IT 应用将运行在公有云服务上。

从数据来看,万物上云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即便新基建浪潮没有出现,阿里、腾讯也不会放弃云计算市场的争夺。

此前,阿里云为了抢占市场先是投了 60 亿,后来马云又说:“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面对竞争腾讯云从未示弱,先是跟进阿里的投入为腾讯云 5 年投入 100 亿,如今又为了新基建投出了阿里两倍的数字。

几轮交锋下来,中国云计算谁最强?还是阿里、腾讯吧!

IDC 中国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 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阿里、腾讯、中国电信、华为、AWS 位居 IaaS+PaaS 及 IaaS 市场前五。

其中,2019 年下半年 IaaS+PaaS 市场份额:阿里云 41.9%,腾讯 12%,已经牢牢占据前二位置。

中国云计算市场上只有“谁是第三”的疑问,因为阿里、腾讯已经用自己的强大奠定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格局。云计算的基座价值,无疑会为巨头卡位新基建提供巨大的帮助。

新基建,科技战

虽然未来很难预估,可自古以来不管是游牧时代向农耕时代发展,还是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发展,科学技术都是社会前行不可或缺的力量。

如果把云计算比作生长万物的载体,那么唯有载体牢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才能依托云技术更好地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巨头要抢云、抢新基建的原因。地基不稳,上层生态根本没有扩张机会。

虽然从表象上看,阿里像是一家电商公司,腾讯更多在搞社交、游戏。可没有强大的技术,阿里巴巴如何抵御双 11 极速涌入的流量?微信如何承载十几亿人的生活?

阿里、腾讯确实不是专注搞芯片、搞算法的公司,可这些技术早已植根于巨头体系。双方之所以愿意投入 2000 亿、5000 亿,就是为了让技术赋能市场,影响更多行业。

就像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说的那样:新基建是产业互联网的“底座”,未来五年,将会助力很多产业价值提升。

而新基建更像是一个可以为线上线下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公益机构以及广大用户将共筑数字生态共同体的契机,它的出现有助于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当行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退,C 端增量市场趋于饱和时,更多企业会愿意主动寻求科技的帮助,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找到优化成本、提升效率的途径,发现企业的第二增长点。

所以,钉钉逐步积累了 3 亿用户,开始探索 B 端社交的可能性;企业微信通过一次次革新,将更多企业事务从个人微信中剥离;腾讯的“云+区块链”战略信息协作,让数据更加安全、开放;阿里的各种城市大脑可以优化交通,让城市出行更便捷……

孤立来看,这些都只是单点的浅层尝试。可从生态来说,这些都是巨头针对新基建、针对未来每一个环节的切实布局。

巨头的投资远远不够

未来不远,新基建看似只是 2020 年的热潮,可影响的却是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整个未来。

虽然从短期来看,新基建不管有无功效都会迎来赞赏和质疑。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中国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势必要开启,新基建出现与否都不影响大潮的走势。

阿里、腾讯只是因为强大,提前用重金抢占了风口。与其说它们在进行一场有风险的“赌”局,不如说它们是依照自己的判断,借着新基建狠狠推了自己一把。

所以,如果以看待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没必要把目光都盯在新基建这一点上。新基建大概率只会在这一两年火热,未来可能又会出现其他新生概念。

但就像 6 月 9 日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所说的“2000 亿看起来好像很多,3 年之内可能还不够。”

因为巨头瞄准的并不是短期的风口,它们“赌”的是中国产业物联网的未来,这个未来绝不是一两家厂商砸几千亿能砸出来的。

强行把阿里、腾讯拉出来一起比较,并没有太多道理。以金额多寡来分析谁家投入的多,谁家投入的少,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关于未来,每家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布局。加入这场战局的也并不只有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字节跳动、美团、滴滴等太多耳熟能详的玩家,都借着自身特点找到了入局点。

要知道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会涉及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领域,而我们复杂的生活,又会与千万家企业、无数项技术产生联系。这所有需求、所有业务,绝不是一两家巨头可以完全覆盖的。

巨头可以搭基础、组生态、建平台,但这些关乎未来的事情,需要无数企业和个人来参与。

所以,关于新基建的投入,可能是一场有输有赢的“赌局”;可关于未来的投入,却是必须要迎接的战役。

限量免费采访报道名额推荐

InfoQ 近期推出「中国技术力量」之「中国新基建 50 人」系列专题报道,致力于发现新基建领域内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科技型组织机构、企业部门 ,并将重点采访其中的产业发展引领者,技术部门中坚力量等人士,深度传播他们对于新基建发展中的技术理解、发展需要以及商业化探索等思考。 欢迎大家点击超链接申请免费采写名额:>>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测试请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