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去年还没加入贝壳金服的时候,作为金融领域小白,听蚂蚁金服的同仁提过 FinTech 和 TechFin 的区别,当时懵懵懂懂,并没听明白。如今入行大半年,参加了 51CTO 的 FinTech CTO 私塾,听了几位老师讲课,终于理清了一些脉络,可以给大家分享下些许浅见。
从网上搜来了 FinTech 和 TechFin 名词解释——FinTech 代表的是基于现有的金融业务模式通过技术来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而 TechFin 指的是利用金融技术去创新金融服务。大伙儿看着有点晕吧,根据造词方法后面的才是重点,FinTech 的重点是科技,TechFin 重点是金融,可这两个词儿貌似是把一句话的主语和宾语凑一起了。还可以这么玩?真是开了眼。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且听本民工分解。
FinTech 这个词是舶来品,而 TechFin 是我天朝本土原创!没错,英文词汇咱们可以自创的,比如 O2O。在国外,并没有 FinTech 和 TechFin 傻傻分不清楚的问题,人家只有 FinTech,TechFin?不存在噻。FinTech 直译是金融科技,也就是 Financial Technology,在国外,是做 Financial Service Delivery,原则上是“不碰钱”的,只是金融服务的搬运工。而在国内,号称 FinTech 做互金的几乎个个都碰钱,涵盖支付、借贷、投资、保险四大领域。也就是拧巴了,无怪乎国外的 FinTech 公司看到天朝同行的各种创新,大跌眼镜。
所以 FinTech 在国内的真实含义是“互联网金融”,嗯,重点是金融。而早在 2016 年央行条法司副司长刘向民明确指出,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 FinTech 的界限,FinTech 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并抛开表面属性,从业务模式出发进行穿透式监管。因为前些年监管没跟上,带来了很多风险问题,后来爆了很多雷,引发社会问题,17 年开始风向转换,加强了监管。于是许多公司又纷纷声明自己是做“金融科技”的,发明了新词儿 TechFin,回归技术本身,甚至还把公司名字改了。可见这 TechFin 其实才是国外的 FinTech!不知各位看官脑筋转明白没有?
至于为何 FinTech 或者互联网金融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标签,则要从金融的本质说起。初入金融行当,有前辈指点: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套利。后来读了《陈志武金融通识课》,又说:金融的本质是跨期(时间、空间)价值交换(资源配置)。
最抽象最没用的说法则是:金融就是价值流通。而黄奇帆对金融的本质理解则是三点:
第一,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第二,信用,杠杆、风险、金融说到底就这三个词;
第三,金融不能自娱自乐,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然就是泡沫。
说到泡沫,自然会想起金融危机,2008 年是个非常重大的转折点,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金融涉及国计民生,体系复杂而脆弱,有非常强的外部性,一旦出现危机,容易引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比如 3·15 曝光的 714 高炮超利贷,为国所不容。金融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如此危险,必须在政府监管之下特许持牌经营。以至于有人会说做金融的对手不是其他公司,而是监管。因此在金融的本质维度上,技术关系不大,只是工具,叫 FinTech 还是 TechFin 不重要,重要的是合规。前些年金融领域里乱象丛生,民间借贷通过互联网平台蓬勃发展,如今则到了拨乱反正的阶段,大趋势是强监管,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
互联网金融是创新,但本质仍然是金融,创新难免在监管红线附近跳舞,但切记不能越线。人性经不起考验,金融说起来都是数以亿计的大生意,看着表面风光,然而多少人在巨额财富面前因为贪婪、侥幸或者鬼迷心窍,动了不该动的钱,身陷囹圄,毁了自己的一生,也毁了很多家庭的幸福。哪怕是搞技术的,也一样可能被抓进去,千万不要以为技术人员不用承担责任。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