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RAE 技术降噪增益揭秘
先简单讲一下 VOIP 中语音数据实时传输路径图,我们可以看到远端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过来,我们进行解码、混音、播放给本地听。同时,本地也会讲话,那么我们进行采集,之后做一些常见的前处理,比如语音降噪回声消除,再通过网络传给 B 端。两端通话就是这样实现的,多端通话其实原理也一样。
二、前处理的核心算法
1.回声消除(AEC)三步走:信号对齐、自适应滤波器、残留回声控制
回声是如何发生的?比如说两个人站在两个房间里通话,房间 1 的人讲话,他的声音被他自己的麦克风采集,通过网络传给了房间 2,房间 2 的人通过扬声器播出来,听到了。但是,房间 2 的人也用麦克风,麦克风又采集了播放的房间 1 声音,又传给房间 1 的人来听,房间 1 的人就这样听到了自己的回声。
消除回声的办法应该很多人都听过,就是传统声学的回声消除。这里涉及到一些名词,远端是指对端的人,近端是指自己这边;单讲指一个人讲话,双讲就是两个人同时在讲话。如果我跟远端的人同时讲话我们都能彼此听到对方,这个叫全双工。如果有的 AEC 做得不好的话,那可能就双讲变成单工,只有一个人能听到,这端讲话可能对端就听不到。 传统声学的回声消除分三步:
(1)信号对齐。
播放信号跟采集信号对齐,因为它们两个可能延时很大,我们都知道滤波器的阶数是有限,所以要先对齐,再滤波。信号对齐的方法一般是先用时间戳做一个粗对齐,然后再根据能量谱查找对齐,比如寻找相似性,这个其实像在开源的 WebRTC 里面也有。
但是,WebRTC 的查找对齐其实不是特别准,而且有时候会有波动。我们在 TRAE 中又做了一些更深入的研究,会用更精细的谱去做一些类似于指纹的对齐,这种方式更稳定 。
(2)自适应滤波器。
信号对齐之后再滤波, 我们使用自适应滤波器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它的优点是收敛快、稳得住、能力强。 收敛快是说,声学路径改变了之后,是花 500 毫秒还是 1 秒甚至 3 秒去收敛。
稳得住,是说以前大家根据课本来讲收敛发散,会说自适应滤波器要去做一个双讲判断,否则更新滤波器时就会分散,但是现在已经不会这样了,因为现在很多都是通过改变波长来控制自适应滤波器的更新因子,并不存在双讲会导致发散的问题。
能力强,字面意义上就是能消除更多的回声,但是实际用的时候,其实它是跟硬件的线性程度相关的,播放采集的线性程度。有的同学可能做完了算法之后,会困惑原来能消超过 20 dB 甚至 30 dB 的回声,为什么换一个场景我只能消 10 dB 了。发生这种情况,其实不是因为算法的问题,而是因为整个声学系统的非线性程度加强了,导致信号相关性减弱了,所以你的自适应滤波器获得的收益就减少了。
除了通过输出的能量、控制进行改善,我们还有一个反传统的办法。 一般来讲,自适应滤波器是要把信号减弱,不应该把信号变强,但是 实际上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有的设备非线性非常强,传统办法得到的效果很弱,会影响到后端的 NLP 处理。所以我们的方法是,做一些滤波器的过估计 ,回声能量反而变强,之后再配合 NLP,把非线性的一些回声去掉。
(3)残留回声抑制。
对于语音识别前端,常见的都是需要做一些降噪能力稍微弱的非线性处理,不需要把回声处理的很干净。 但是对于我们 VOIP 通话来讲要求就高很多,因为我们并不希望听到对端的回声。所以,我们会尽力把回声抑制得更多,在自适应滤波器后面要有一个给力的 NLP 处理方案。 其实 我们在做的,就是尽量保证把回声消的更加的彻底,同时要保证双讲的时候能听到对端的声音,就是所谓的双讲通透性。
另外一个刚才也讲到了其实回声跟设备相关,有的设备非线性程度很差,原来播放信号里面没有的成分,可能经过喇叭播放之后采集就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的成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把这些非线性声音消除掉,要不然也会听到回声。
其实我们会议可能要覆盖很多场景,比如各种各样的终端、PC、麦克风包括苹果、安卓,尤其安卓手机真的非常多,有的很差、有的很好,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些 NLP 参数去做一些配置 。 当然我们尽量不做大量的机型的去适配,我们希望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方案去解决。 另外我们可能会在一些场景下支持高音质,包括手机上会选用一些有用的麦克风。
2. 语音降噪(ANS)- 能量最小值跟踪法
噪声跟语音信号不同,降噪过程中其实是通过在频域做一些处理。对于一些平稳的噪声,比如常见的空调声、电脑风扇声、车内的一些风噪声,它的时间变化比较慢,但是语音是一个多变的信号,正是通过它们两个的不同,我们来判断哪些信号是语音,哪些是降噪,然后把它给去掉。
在所有常见的噪声估计方法中,我倾向使用现在最简单的一种,能量最小值跟踪。 它其实就相当于追踪一个本底,我们能大概知道噪声是什么量级,然后把它从语音信号中减掉就可以了。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能最大程度保护语音,改变一个参数就能灵活控制追踪速度,而且估计的噪音不会忽大忽小。 但是,这样有时候会偏小,需要加入偏差补偿系数。
在通常处理过程中,我们都是把信号变化到 FFT 域,之后直接处理。我们也尝试把它变化到其他的域来处理,比如变化到 BARK 域,发现这样更符合人耳听觉来进行消除。变化 BARK 域的一种好处就是听到最后音乐的噪声残留会比较小。FFT 域做,如果控制得不好,平稳降噪之后会出现很多的 music noise,就是唧唧喳喳这种声音。
3. 控制硬件采集设备,实现自动增益控制(AGC)
自动增益控制,其实就是把处理完的信号放大。 常见的 AGC 是模拟的,大家都知道电脑里面可以调节,目前很多产品不会控制设备上 boost(麦克风加强) 。
我们做了调节控制这方面的工作,以保证最终这两个合在一起工作的,采集信号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不会爆音。
另外,AGC 还包括数字增益部分,前面的回声消除这些的控制处理完了之后,就变成数字信号去把它放大。常见的注意事项大家都知道,比如小声音不能放大,大声音不能放爆音,底噪不能被放大过多。其实可能里面还牵扯到一些具体的技术,比如说噪声估计到底有多少,加入一些语音检测,另外还排除一些回声的影响,把这个信号从左边这么小的放大成这么大,左边这个很大,然后再进一步放大,不会产生更多的爆音。
三、真实场景中的痛点和难点
同一地点多个设备同时入会
常见的比如说 在一个房间内用一个电脑、一个手机同时入会,就会产生一种啸叫,产生回环,我们可以做啸叫抑制算法,尽量让它不再产生啸叫。 也有可能没有满足啸叫的条件,不会产生啸叫,但是会产生回声,对端传过来的声音,A 播放,B 采集了,同时 B 播放,A 也采集了一遍,同时又把它发给对端,对端好像听到两个声音, 这时我们就会做一些比如“同地多设备检测”,去提醒用户有多个设备检测,是不是应该关麦 ,这就是一些产品的策略,但是算法主要是同地设备检测的算法。
同地检测设备其实我们在一些大中小的会议室内都做了一些实验,检测率还是很准的,误检率比较低。
开会比较嘈杂的情景
比如大家都在工位上讲话,离得都比较近,周围人讲话的嘈杂声音,其实不需要被采集传输,这样会让对端的人听着很难受, 那么我们就会开发一种强力的 Vad,提供一个主讲人模式,过滤周围人的声音 ,只保留这个主讲人的声音。
第三方会议设备,嵌入的语音处理效果差
一些会议产品并不支持 PSTN 入会,而我们的会议产品不光是 VOIP,还支持传统的固定电话或者手机电话入会。一些公司的一些会议室里面 PSTN 固话可能会存在前处理的比如降噪能力有限,会把采集到的噪声传给对端,这时候 我们就可以在服务器的链路上,他声音上行完了之后,我们在服务器上去把这个声音再做一些处理。
房间声学参数不理想
有的房间声音设计不好,混响很重,传过去的声音就不好听,一开始听还好,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容易产生一种疲劳, 我们现在比如用传统的方法,还有机器学习的方法做一些融合,去实现比较好的效果。
四、Q&A
Q:为什么在智能音箱上不需要再做一些信号对齐?
智能音箱,还有一些手机上,他们其实播放和采集都是从最底层,最接近硬件的地方拿取信号,这样两路信号本身就对得很齐,但是对于 VOIP 来讲,我们要从上层去拿信号,所以就会存在信号对齐的过程。
Q:能否深入介绍指纹对齐机制?
其实指纹机制借鉴了音乐检索里面计算一些谱的方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是把谱计算得更细。另外,它选取更长的时间段,比如相比之前查找对齐,它可以做到一个更清晰的对齐。当然,在应用的时候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用的信号时间太长了,对齐时间会变慢,其实我们在策略上可以做一些改进,比如你可以先用指纹对齐,或者你可以先来一个简单的快速对齐,最后再来一个长的稳定对齐,这些策略都是可以调整的。
Q:能否深入介绍一下风噪以及语音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如何能准确估计出噪声?
其实有的噪声的确是跟轻音很像,这种情况下会把轻音误消。那么我们可以在检测到一些风噪或者键盘噪声很多的时候,就做一个比较强的抑制,我个人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把噪声抑制得干净一些,相比来损失点轻音更容易接受。如果在噪声比较少的时候,可能我的策略会稍微保守一点,尽量保留让这个音质非常好,使它有一个平衡的切换。对于传统的降噪来讲,因为一定会存在一些噪声的误判,可能会造成声音的丢失,这个是很难避免的。
Q:当 APP 接入自带算法的第三方终端的时候,腾讯会议的音频是否能检测到这种情况,是一如既往的进行处理,还是如何避免过多的处理导致语音的失真?
这个问题很好。的确一些硬件设备它是自带 3A 的,我们通常称之为硬件 3A,它自己有一些处理。我们实际使用的时候一般会先看,看一些常见的设备到底怎么样,比如说在 MAC 上,硬件 3A 处理一些情况下处理的不够好,这时我们就关闭硬件 3A,只用自己的自研软件 3A。
在手机端因为还牵扯到一些应用的场景,我们不可能把硬件 3A 直接关掉,此时可以开或者不开 EC,但大概率会去开机器学习降噪,去帮助降低更多的环境噪声,这些都是可能的。
头图:Unsplash
作者:李岳鹏
原文:原文:腾讯会议如何保证语音质量?音频信号处理中有这些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