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疫情给很多企业的经济造成了重创,也给了很多行业新的机遇,比如直播、网游等市场的繁荣。在这之中,新基建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从新基建具体涉及的核心板块来看,“数字经济与数字商业”已经成为如今中国发展的主基调。相对于传统“铁公基”而言,新的板块无疑是围绕数字商业打造的新型基础设施,这些又会如何影响企业或开发者呢?
2019 年,中台经历了迅速窜红后的起起伏伏,2020 年,新基建成为了科技圈的顶流, 这两个饱受关注的话题有哪些结合点?面对网络中充斥的失败案例,中台到底要不要做?面对新基建,旧包袱如何处理? 本期大咖说的直播间,我们邀请到了云徙科技副总裁李楠与我们分享上述话题。
新基建的浪潮下,为什么需要中台?
四年多以来,云徙科技一直在做中台,对其与新基建的契合颇有心得。直播中,李楠表示,新基建是服务于数字经济的,数字经济最早于 2016 年 G20 杭州峰会被提出,核心要点是:
在李楠看来,数字经济本身也有自己的新基建,就是“数字中台”。过去几年,我们经历过信息化、数字化等浪潮,我们见证了类似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经济体的快速崛起,这些企业是数字经济最早的先行者,特别是消费侧的改革。如今,我们也看到这些互联网经济体与传统经济的融合。
从更大的角度来说,我们谈数字经济基建往往在聊 5G、云计算、IoT、人工智能、大数据。从一个行业或者企业来看,拥抱数字经济需要使用上述新技术。但同时,企业也需要一些更加靠近业务的东西,来进行持续不断的快速创新,以提升企业经营业绩。而这种东西,实际上就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基建——数字中台。中台是应运而生的技术。
为什么中台被认为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2019 年,中台纷纷出现在各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报告中。在李楠看来,企业之所以频频想通过中台实现转型,原因在于数字中台有五大关键价值点:
第一是数据整合。
建设数据中台的企业往往具备一定信息化基础,同时具备一定规模和体量,在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历史周期中,企业拥有了很多业务板块,为了满足业务快速上线的诉求,不可避免地建设了大量重复的信息系统。这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资源浪费。当企业下一步想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时候,也会不知从哪开始。是推倒重来还是再搞一套?而中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是业务创新。
随着数字化作为企业的大战略规划以后,组织设计有业务规划、业务验证、技术路径考察等多个环节。在这个环路里进行业务创新时,如果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成的业务模式,并且可以自由拼装、集合,整个进程会被大幅缩短,这些模块组成了一个新的商业运营系统。在直播中李楠表示,以支付场景为例,整个逻辑可以抽象出三层:底层是最原子的付款类型、付款渠道;中间层是垂直业务单元;上层面向行业、个人金融消费类支付或者面向 B 端经销商采购等支付结算能力,不同的层级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能力复用,这也表明产品化越好的数字中台,越能够加快业务创新。
第三是数据闭环。
过往,不乏有企业会对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单独立项,业务中台立项时表明希望解决线上与线下融合的问题,而这又不可避免的提到数据,需要通过数据运营来洞察消费者的心理并做出决策。因此,李楠认为,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应该是一体的,二者组合为数字中台,共同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当使用这套方法论设计业务能力时,可以协同化、共享化地将业务能力聚合在一起,通过数字中台解决数据的会、通、用问题。以用为先,面向数据应用建设进一步加工数据资产,将应用能力释放在商业应用系统里指导业务开展,进而解决数据闭环的问题。
第四是应用移植。
大量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应用程序,这些应用需要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移植到中台上。
第五是组织演进。
在中台的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谈到的就是组织问题,很多传统企业从金字塔型的架构演变成扁平型的架构。以三层组织架构为例,第一层是面向市场的经营组织;第二层是资源能力共享;第三层是规划决策组织,业务部门变成能力中心。
由于可以解决如上五大问题,所以中台被很多企业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如果将中台看作产品,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呢?李楠表示,数字中台一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商业运营系统,包括面向渠道管理、商品管理等业务开展需要开箱即用的功能;第二层是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第三层是技术平台,用户可以低代码的方式进行开发,多端使用、多云使用。
上述三层架构适用于大部分企业,从数字中台 1.0、2.0 到 3.0,云徙科技现在对数字中台的核心理念是:软件定义中台,具体来说,将中台的执行面、控制面和运营面拨开,如果不这样做,很容易将中台的能力固化,以付款前查询库存情况为例,一般情况下,库存为零的商品不应该销售,但预售情况下允许库存为零,这就需要中台的能力是灵活的,行为是不同的。
此外,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现在已经成为企业 IT 架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李楠看来,如果中台不用云原生技术做支撑,很可能是老旧系统微服务化后简单包装的结果,企业需要谨慎选择。
失败案例层出不穷,中台还搞不搞了?
过去,InfoQ 也曾报道过中台建设的失败案例,比如《中台翻车纪实:一年叫停,员工转岗被裁,资源全浪费》,缓慢的中台建设与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中台的考核目标难以制定等问题让中台建设举步维艰。
中台是一个跨团队、跨业务的问题,这是一个企业级的问题,互联网公司做中台,每一家企业都有不同的背景和原因,如果把这些推到传统企业,有各种条件需要解决,比如组织能不能调,如果不可以调,那很可能做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往前走了,会碰到一个组织的天花板,或者说是组织先行,还是技术先行,这与互联网公司的情况还不太一样,传统企业在组织架构调整上是一个大的坎,调组织就是在动利益关系,这个很难。
企业在推动一些决策落地时,往往背后还有两个重要考量: 这件事情能带来成本的节省吗?如果不能,这件事情可以带来更多营收吗?如果都不能,这件事情如此复杂,做的必要性是什么?
对于技术服务类企业,中台对外售卖,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起码这个团队是盈利的,但在很多传统企业,技术往往仅支持内部业务,是一个纯成本的部门,当然这肯定是为业务带来了价值,只是直观来看,这是一个不营收的部门。如果站在为业务赋能的角度,业务中台的钱显然需要业务部门出一部分,建成之后可能还需要从业务方分走部分利润。
但这条路很难走通,每条业务线都有自己的 OKR 或者 KPI,这件事情对各业务部门的考核可能没有直接帮助,甚至于在局部较短时间内是阻碍当年 KPI 达成的,诸如此类的诸多问题足以让一家传统企业思索良久。
在李楠看来,中台就好比是悬挂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建中台是找死,不建中台是等死”。即便不通过中台,传统企业转型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失败案例,一旦谈及转型,这就意味着会涉及人才和技术储备。与原生的互联网经济体不同,传统企业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优势,难免担忧这种优势会因转型失败而消失,所以企业转型之前需要在战略、组织、人才等多个维度做好准备。
企业如何抛掉顾虑,把握机会?
对传统产业而言,新基建鼓励拥抱数字经济、拥抱数据技术,并从中获取经济增长。对于站在这个赛道上的服务商而言,明确自己的定位,并把行业最新理论和技术布道好,就意味着可以在行业中获得增长机会。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如何向新基建过渡?怎么做?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这可能包括三种类型:
1、原有历史包袱很重,且没有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应该怎么做?
原有的业务系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中台化改造:
第一步:搭建中台,提供企业运营的核心机制,选择合适的领域,比如交易、营销等,输出业务能力。
第二步:业务数据无流失迁移。通过数据迁移工具,能够将全量、增量的数据同步到中台,保证原有数据的继续沉淀。
第三步:可选择如下之一或部分采用方法 1,部分采用方法 2。
(1)业务用户无感知的体验:原有的商城 H5 端、APP 端、PC 端触点应用保持现状,通过应用改造接入中台,针对原有的功能使用,用户端无需升级;
(2)新应用替换旧应用:基于中台,建设全新应用。优化现有流程,提高用户体验。
第四步:进一步拓展中心的领域,比如库存、仓储等。一般遵循从外而内,按领域逐步开展,而不是一次性全面改造。
2、正在转型中的,已经用了一些中台和 AI 技术的,接下来怎么走?
对于已经构建了中台的企业,需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加强中台的建设。
(1) 按广度和深度继续拓展中台的能力。广度是指中台所涉及的领域内容会越来越多,即可以是在业务中台之后再建设数据中台,还可以是一个中台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在扩展,比如从用户、交易、营销等扩展到库存、内容等。深度是指一个领域内的共享服务能力越来越丰富。
(2) 深化中台的体系化和标准化建设。引入中台的建设体系和能力标准规范,更体系化的建设中台,形成可视化的能力地图,并通过中台控制台的业务编排机制,更好更灵活地支撑业务的发展。
(3) 将前台业务接入中台,确保中台的落地。中台要想发挥作用,必须让前台业务接入中台。因此,需要逐步推动和改造前台系统,将其构建在中台之上。
(4) 业务数据一体化。通过业务中台将一切业务数据化,通过数据中台将一切数据业务化,即时赋能业务,让数据也资产化和服务化。
(5) 加强中台组织和中台协同机制的建设。中台的建设离不开组织架构的保证。
3、旧有技术包袱处理差不多的企业,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
数字中台作为企业的新基建,最大的特点是与应用更贴近,与业务强相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一定会带来业务场景和业务能力需求的优化和调整。中台提供了灵活的扩展机制和业务编排能力,以应对扩展新的变化,但是新的业务能力本身还是需要不断抽象、提炼和扩展的。
因此数字中台需要持续运营,不断的业务滋养和能力沉淀才能跟紧业务步伐,持续为业务赋能提效。
最后,李楠表示中台这个领域暂时还没有出现“巨无霸”型企业,这意味着大家都还有机会。
对话嘉宾:
李楠,云徙科技副总裁